【本報訊】自金融海嘯後,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迅速復元,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及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均認為,亞洲經濟增長雖較預期快,不過經濟底子依然脆弱,擔心中國復蘇之路難持久,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鍾和亦呼籲,亞洲各國不宜過早退市,並且應與鄰國加強合作。
羅奇籲中央增福利開支
卡恩昨日出席亞洲金融論壇(AFF)時表示,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不一致,今年將是充滿轉變的一年,亞洲會帶領全球經濟走出困局,惟近期經濟復蘇主要由政府政策推動,私營機構開支依然疲弱,除非私營機構需求顯著回升,否則經濟難真正復蘇,政府未來要推出更多增長措施亦十分困難,預計今年亞洲(日本以外)經濟增長逾7%。
此外,羅奇在同一場合亦同意中國去年增長速度較其他國家更快,但強調不同範圍的增長比重極不平均,內需僅佔經濟增長35%,遠低於其他發展國家水平,故中國未來要透過增加福利開支、農村收入及服務業援助來提高內需,同時減少對出口的倚賴。
對於美國擬向中國出口貨品徵收稅項,羅奇指出,今年是政策主導年,美國在2005至2007年訂立45條反中國貨品條例,但基於當時的失業率只有4.7%,故一條也沒有通過,目前美國失業率已經高踞10%,相信國會可能在貿易方面採取激烈手段,同時透過保護主義來縮窄中美貿赤,這將會令中國經濟復蘇持久性存疑。
卡恩:亞洲未現泡沫
李鍾和則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8.9%,香港亦會錄得3.5%增長,但內地宜循序漸進退市,現階段不應着急,並宜與東南亞各國加強合作。
市場亦擔心亞洲會出現資產泡沫,卡恩指,目前未見有過量資金流入亞洲,故不認為亞洲有泡沫,但仍要小心這風險,他同時指人民幣現值被低估,但隨着中國將經濟發展重心由出口轉至內需,人民幣滙價會跟隨上揚,惟要自由兌換方可在國際市場扮演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