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為何忽然變臉? - 吳志森

曾蔭權為何忽然變臉? - 吳志森

一月十四日,行政長官答問大會,曾蔭權回應八十後反高鐵抗爭,在開場白說:「我們對年輕人的確要有更好的理解,要聆聽他們的心聲,明白他們的理念、抱負、對社會和政府的期盼,甚至他們對某些情況的失望和不滿。我們年長的,亦要反躬自問,時代變遷,我們有沒有經過時間的轉變而變得更加保守和落後?……」驟聽,使人有點動容。
曾蔭權還說:「我們需要用互聯網……例如facebook、twitter等其他方法來做,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其他渠道發掘出來,盡量加強我們溝通的渠道。」轉數特快的梁國雄議員,指八十後反高鐵青年正在立法會門外斷食,毋須互聯網,馬上走出去就可以跟他們溝通。被長毛「突然襲擊」,曾特首一臉尷尬,只能語無倫次的應付過去。可見他說的甚麼「反躬自問」,都只是口惠而實不至的廉價政治化妝,完全經不起時間考驗。
果不其然,一月十六日財委會通過天價高鐵撥款,曾蔭權馬上改變口風,強烈譴責所謂衝擊立法會的行為:「有示威者不負責任衝擊立法會的行為,是違背了香港社會核心的價值、法治的精神及整體的利益,政府和廣大市民都絕對不會接受。以衝擊手法破壞社會秩序,不但無法彰顯言論自由,反而會扼殺不同意見和和平理性的表達,示威人士必須要反思。」
兩天前,還說甚麼「反躬自問」,兩天後忽然變臉,指摘「示威人士必須反思」。除了撥款通過,過海就是神仙了,也是因為包括阿爺在內的建制有力人士,指警方任由示威者「圍困」官員議員在立法會五、六小時,管治無力,態度軟弱,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此一時彼一時,把溝通拋諸腦後,把指摘擺在前頭,以應付排山倒海的政治壓力。
此事完全反映曾班子的搖擺和無能,理念混沌,程序錯亂,沒有事前周詳規劃,只懂事後匆忙補鑊,自己做得不好,還來諉過於人。
星期六由黃昏到午夜,示威者大部份時間都是和平理性的,他們坐在地上,聽演講,唱歌,叫口號,即使撥款通過了,掀動了情緒,都只是口號喊得稍為激動一點。觀眾從媒體看到肢體衝突的片段,無論從時間長短到人數多寡,都被主流媒體放大得不成比例,如果只看電視,沒有親身了解,以為整個中環「淪陷」了,控制權已落到「暴徒」手中,完全反映不到整體示威抗爭的和平理性。
所謂議員官員被圍困,也不無可疑之處。撥款黃昏通過,一些建制派議員如葉劉淑儀、譚偉豪,政府官員如陳家強,都能在八時前施施然離開,沒有遭到任何阻撓和騷擾,為何只有鄭汝樺和以民建聯為主的議員,會被困在議會內?為何鄭汝樺到最後都不敢和示威者對話,鬼鬼祟祟地離開,這是否想造成一個被「迫害」的形象,好讓社會有藉口指摘示威者?
撥款強行通過,但抗爭遠遠還未完結,戰場由立法會轉到高鐵沿線。政治化妝和權術操弄,非但不能解決深層次矛盾,反而會激起憤怒,群起反抗。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