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氣候不穩,海水溫度變暖,水中生物如珊瑚漸無棲身之地。珊瑚不只色彩斑斕漂亮奇趣,尚可以作風水物擺設、雕塑藝術和權力象徵,甚至可以退燒。要認識珊瑚可快了,九十後不把握機會欣賞珊瑚,將來世界變,可能連看都沒機會看。
記者:陳諾堯
攝影:林栢鈞、陳陶鈞
模特兒:Celia@Jamcast
軟硬珊瑚
簡單從外觀形態分,有軟硬珊瑚,即軟珊瑚和石珊瑚。從生態角度看,軟珊瑚蟲為腔腸動物,有八個或以上觸手,觸手中央有口,身體呈圓筒狀,生長成一個群體,結合成樹枝狀,不斷增加本身珊瑚蟲數目方式生長;石珊瑚可再細分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寶石珊瑚),其化學成份主要是碳酸鈣(CalciumCarbonate),石珊瑚蟲靠自身排泄物和分泌出來的鈣質,硬化成骨骼化石。
1.非造礁珊瑚:
即寶石珊瑚,生長分佈在幾百至上千呎以下深海,屬冷水珊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漁船、潛水艇採捕,現在數量稀少,骨質密致,硬度和象牙相近,有紅、黑、粉紅和白等多種顏色,適合加工成為高級藝術品或珠寶。
2.造礁珊瑚:
屬溫水珊瑚,進行光合作用後分泌碳酸鈣,形成鈣質骨骼,隨時間體積越變越大,再與貝類、石灰藻、有孔蟲分泌出來的鈣質骨骼膠結在一起,最後形成大塊膠體,即是珊瑚礁。海水每年平均溫度不低於20℃(最佳溫度22℃至28℃之間),珊瑚蟲才能造礁,不能造珠寶。
3.軟珊瑚:
骨架缺乏碳酸鈣成份,體質柔軟,針狀骨片分佈體內,含非常強毒性,無法食用。軟珊瑚外表雖比硬珊瑚軟弱,卻能生長在海流強勁的水底中,在強流裏輕易改變外形,減卸海流衝擊力。
珊瑚乜都得……
1.消炎清熱 明目定心
據《本草綱目》記載,珊瑚入藥可清熱解毒、去瘀活血、明目定心,大東山珊瑚寶石博物館館長呂樑鑑:「台灣漁民出北太平洋海域捕魚,一出至少半年,在海上若有漁民出現發燒症狀,都會用石珊瑚煮滾水飲,情況一如喝犀牛角粉冲滾水一樣,有助退燒。」這偏方當真聞所未聞,細問方知原來可行,周頌萌中醫師:「我相信漁民這偏方是有效的,這應該與珊瑚本身的鹽份有關,用滾水煲過後,珊瑚鹽份會揮發,留在沸水中,而鹽有消炎作用,確實有助減退輕微發燒,但一定退不了高燒,超過38℃一定不行。平日若病人發燒,開藥時都會用清熱藥材,珊瑚本身都有清熱功效。」楊明霞中醫師則說:「珊瑚屬名貴藥材之一,通常會製成藥丸,和珍珠末、人參、瑪瑙和當歸等藥材一齊用,有滋補滋養之效,有助醫治心神不寧。」
2.燒成石灰粉起屋
走到海邊近淺水處海底,不難見到一條條已死白化珊瑚,放在魚缸裝飾固然漂亮,原來更有實際用途。燃燒白化珊瑚,剩下來的便是石灰粉,石灰粉用途多,可包裹着檳榔一起吃、做漂白粉、做硬水的軟化劑、可改良土壤酸醶度和作建築業用途。呂館長:「在以前較貧窮的年代,台灣沿岸很多漁民都會拾白化珊瑚回家,燃燒後做起屋原料。」
3.催財要揀生珊瑚
珊瑚姿態美麗顏色豐富,飼養在家不但可粉飾家居,還有風水作用,當然,每人家居不同,擺設方位得找師傅看風水,香港淳道玄學總會會長方海閱:「珊瑚本身有催財改運之效,有傳珊瑚本為水兵水將,即等同蝦兵蟹將之類,兵將有趨吉避凶之正能量,但切記一定養生珊瑚,死珊瑚是完全沒用的。香港人覺得珊瑚帶來吉祥,很多酒樓和股票行都會養一缸珊瑚,但若想中途棄養,要將珊瑚送給別人或放生,胡亂丟棄反招厄運。」
4.體積大做雕塑
寶石珊瑚可用來做雕塑和珠寶首飾,寶石珊瑚細分有五——Aka赤紅珊瑚、Sardegna全紅珊瑚、MoMo桃紅珊瑚、深水珊瑚和粉珊瑚,呂館長:「我在十七、八歲時開始接觸珊瑚,那時在台灣澎湖灣附近發現有珊瑚足迹,至今研究珊瑚差不多45年了。」寶石珊瑚現時很稀少,比以前難採捕,所以每一件珊瑚都會用盡,體積小的用來做首飾,大的用來做雕塑,「看一件藝術品級數高不高,顏色和雕工很重要,色調較雜和紋理斑駁不平均的,做花蟹雕件像真度高,反之用來做觀音便不可,因為人臉不可面色不均勻,所以選材很重要。」以前沒高科技潛水艇,寶石珊瑚採集員用繩子綑綁石頭,放入深水撞取珊瑚,然後用網撈上,很多時都會弄斷珊瑚,現在科技昌明了,珊瑚數量卻少了。
5.日本四大國粹之一
日本人出名做事細心,喜歡鑽研和雕琢,日本以茶道、插花、珍珠養殖和珊瑚藝術並稱四大國粹。珊瑚藝術正正源於日本,以前日本漁民釣魚時意外釣到珊瑚,最先發現生於深海的寶石珊瑚,其後台灣才跟着做珊瑚雕塑,日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都喜歡珊瑚藝術,曾一起出席珊瑚展覽。
6.身份權勢象徵
香港佩戴珊瑚首飾的人不多,原來早於清朝,官人、傳教士和皇帝等已知珊瑚是珍寶,那時只有二品官以上方可佩戴寶石珊瑚,乾隆皇帝和孝賢皇后對寶石珊瑚甚為喜愛。呂館長:「我們台灣有很多藏族人客,很喜歡佩戴珊瑚,他們每逢秋天賣掉牛羊畜牧之後,便有慶祝活動,一有甚麼喜慶日子,都是他們Show珊瑚的時候,身上越戴得多寶石珊瑚,便是越有錢越有權勢之象徵。」
香港珊瑚生長穩定
很多不同種類的海洋動植物,都依賴珊瑚群為食物來源及棲息地,所以一定要多加檢察保護。漁護署及珊瑚礁普查基金自2000年起,合作統籌珊瑚礁普查,去年普查結果顯示整體珊瑚生長健康穩定,生物品種數目亦有增加,這次普查為期三個月,在全港33個重要珊瑚生長點進行,範圍覆蓋香港東部水域,在20個指定指標品種當中,這次普查共錄得19種,較2008年錄得的17種更多出兩種,只有個別地點錄得珊瑚受損或白化現象,情況屬輕微。潛水教練Lewis:「在香港潛水,經常都見到珊瑚,多呈片狀、腦狀和支狀,最近這十年珊瑚受到保護,生長得越來越好,我潛水二十幾年,以前香港珊瑚真的很漂亮,但有段時間海水十分污染,連海底的生態環境都受到影響,最近情況好了很多。香港的珊瑚品種都算多,淺水珊瑚顏色不太鮮艷,通常潛20至30呎左右,才見到色彩斑斕的珊瑚。」
鴻運獻瑞珊瑚頌
日期:即日至2月28日
時間:10:00am-11:00pm
地點:銅鑼灣世貿中心
查詢:2576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