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期票未兌現 政府估錯晒

特稿
期票未兌現 政府估錯晒

難怪反高鐵陣營振振有詞,迪士尼業績與當初政府開出的期票對比,實在很難讓人信得過治港班子的眼光。旅客人數,港府高估了兩成多;營運狀況,港府預計第二年收支平衡,現在可能要九年。就業機會,迪士尼的全職僱員一年比一年少。
港府1999年11月正式公佈與美國華特迪士尼達成協議,落實在港興建迪士尼,官員當日在傳媒簡介會披露,估計樂園開幕後翌年,即可達致收支平衡。這樣樂觀的估算隨即引起質疑,當時的庫務局局長俞宗怡在公開場合稍為收斂,估計樂園啟用五年後便能收支平衡。結果,開幕四年來,迪士尼連年虧蝕,最新估計要在2014年度,即第九年才可望不用蝕本。
虧蝕的主因是旅客人數遠遜預期,政府2002年預測迪士尼首年入場人數可達560萬人次,結果只有520萬,第二年跌至400萬,至今每年平均僅得475萬。旅客不足,引致門票收入低於預期,連帶酒店及零售等收益均不如理想。

議員憂高鐵669億凍過水

即使迪士尼旅客人數達標,也未必達到政府催谷旅遊業的預期效果。根據政府1999年的評估,認為樂園旅客當中,本地居民只應為19%至23%,但至今的實際數字顯示,本地訪客佔41%。要透過迪士尼吸引境外旅客來港,似乎成效低於預期。
政府一直以創造就業機會作為投放263.5億元興建迪士尼的主要理據之一,資料卻顯示,迪士尼自揭幕後,全職人員數量逐年遞減。樂園開幕時聘用了5,000名全職員工,至2008年9月已減至4,500人,只在重要節日時增加1,400臨時工。去年10月,全職人員與臨時工更跌至4,400人及1,200人。
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議員李華明說,迪士尼的謊言令他更擔心高鐵669億元投資能否收回成本,「我覺得政府當初係為咗成功申請撥款,刻意誇大入場人數同經濟效益,就好似最近嘅高鐵議案咁。再係咁樣,絕對會影響公眾對政府嘅信任。」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