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準備金解畫人行:非收緊貨幣

為加準備金解畫
人行:非收緊貨幣

【本報訊】從昨日起,人行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正式生效,引發市場對貨幣政策提前收緊的擔憂。就在悲觀情緒升溫之際,人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指出,雖然內地流動性過剩,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調控貨幣總量,並非標誌着貨幣政策收緊。

對冲出口順差額外貨幣

張健華解釋稱,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個中性工具,用來對冲外貿出口大量積累的順差,以及對冲額外投放的貨幣,並非實體經濟需要的流動性。
瑞銀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期,中國今年經濟增長有9%以上,如房地產投資過熱或信貸投放過熱,而未得到有力調控,中國經濟依然面對過熱的風險。
汪濤亦認同張健華的看法,就是人行近期的緊縮性政策,並非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轉向,而是更好地配合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政策目標,「如果說貨幣政策轉向,早在去年底便轉了。」
事實上,去年銀行新增貸款達到天文數字的9.5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房地產價格也從金融危機中絕地回升,更一路飆漲,令資產泡沫越吹越大。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亦忍不住示警,指通脹風險仍在,但在資本價格上漲、國際游資充斥下,中國下一個繁榮期更需防範資產泡沫風險,包括房地產和金融資產的泡沫。

樊綱促防地產、金融泡沫

對於中銀監已向大型商業銀行定於新一年度的借貸額度窗口指導,而中國銀行(3988)今年的新增貸款額度不超過6500億元,內地傳媒昨晚引述中銀監消息說,信貸投放節奏和品質的「底線」,是資本充足率等審慎監管指標,商業銀行的信貸計劃則由其董事會制訂。
接近中行人士稱,董事會較早前定出今年新增信貸額度,當中考慮包括資本充足率,而該行原希望今年的額度與去年借出的1.1萬億元相差不遠,不過,於去年擬定的增資擴本計劃遲遲未獲監管機構「開綠燈」,才因此大降今年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