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疑延誤為病人做心臟搭橋手術,暴露人手不足問題。據悉,公立醫院近期最少有六名年資達15年或以上的心臟科專科醫生離職,當中三人來自瑪麗醫院。有醫生指,欠缺資深醫生監督下,擔心影響手術質素,尤其生死攸關危急個案;亦難以落實24小時通波仔措施。
據悉,近期最少六名公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離職,不少屬副顧問級或以上,分別來自瑪麗、東區、大埔那打素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其中一人是瑪麗醫院心胸肺外科前任顧問醫生崔永雄,他是著名心臟搭橋及換心手術專家。
崔永雄接受查詢時表示,辭職由於私人理由,並非因公院工作壓力大;在公院工作多年想轉變工作環境,亦可給予年輕醫生更多晉升及培訓機會,相信長遠公營服務不受影響。
或延長輪候通波仔時間
據悉,部份離職醫生會轉投私營市場,當中兩人加盟浸會醫院,一人加入聖保祿醫院。瑪麗醫院一名副顧問醫生則改投新加坡公營醫院。
有醫生表示,兩年前曾出現心臟科專科醫生離職潮,當時仍有富經驗醫生接替;「但係今次(離職醫生)明顯有經驗,可以獨當一面,未必可以代替到。」人手不足下通波仔或搭橋手術輪候時間會延長;早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緊急入院通波仔後,政府指會研究推行24小時通波仔,但相信難以落實。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過去半年有兩名港島西聯網心臟內科及外科醫生離職,另外兩名港島西及新界東聯網的心臟內科醫生亦將離職。截至去年12月,該局有91名心臟科專科醫生。
現有10間醫院提供通波仔手術,一般輪候約4至12星期。瑪麗醫院去年試行晚間及假日通波仔,該局會研究計劃成效及可行性,考慮逐步於其他醫院推行。
截至去年7月有248人輪候做手術,輪候時間中位數為三個月。病人互助組織聯盟副主席張德喜表示,醫管局必須重新規劃人手,增加培訓,確保醫療隊伍有足夠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