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出在哪裏?一年以前,他是世界之王,如今奧巴馬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民調的支持率卻落到百分之四十六;在蓋洛普民調中,民眾對他不認同的比例也創下歷任總統當選剛滿一周年的最高紀錄。
一年以前,他(被認為)是可屹立四十年不倒的自由派陣營要角。一年前,保守主義被宣告死亡,如今在過去民主黨大本營麻州,已故參議員甘迺迪遺缺補選之戰竟出現意外激烈選情,儼然成為對奧巴馬與其政策,尤其是對健保改革的小型公投。
一年以前,奧巴馬是全球最有魅力的政治家,如今熱潮已冷卻,質疑卻與日俱增,連往日信徒也對他產生疑慮。
自由派人士試圖把奧巴馬熱退燒歸因於風格問題,他太冷靜,超然抽離,事不關己。面對敵人他不夠強悍、不夠憤怒,也不夠激進,他太局限於國會議程。
這些對他風格或策略的批判也許正確,但他們沒抓到重點:問題不在於奧巴馬太冷靜或太順從,而是因為他太「左」了。
關鍵不在個人風格,而是本質,奧巴馬個人本質的坦誠值得稱許。這個選前知名度最低的總統,去年二月二十四日的首度國情咨文,滿懷坦誠與勇氣地揭諸自從羅斯福新政以來最激進的(以美國定義而言)意識形態議題,也就是重組美國社會的三大柱石:健保、教育與能源。
奧巴馬的聲勢自此下滑。首先是能源,推動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交易制度」,美國聯邦政府前所未見的插手干預美國工商業,民主黨挾眾議院多數黨且以蘇維埃極權方式,在眾院通過法案,但這法案在參議院永遠過不了關。
接着是健保改革,這項改革形同廢除醫藥保險業,改由政府法令取代,奧巴馬式健保把民間健康保險業者變成公用事業,任何重大之舉都需經過政府法規監督。健保改革因有奧巴馬政治上的個人魅力加持,起初尚能生存,但隨問題日趨嚴重,奧巴馬終於被深深不受歡迎的奧式健保所拖累。經過他二十九次演說,還揮霍了不少政治資產,健保法案仍不為人接受。
推動健保改革是奧巴馬支持率跌到百分之四十六的最主要原因,但也反映出更重要的一點,歸根究柢,民眾在乎的還是議題而非人格。情緒激動且靈活的美國人民,已拉開頑強的防禦陣線。
觀念很重要,立法提案也很重要,花言巧語的宣傳與空泛耀眼的演講能在短期內發揮作用,但魔力遲早會消失。
任何迷人的政客想推動立法,都注定得面臨這種風險。要行動就得選擇,而作出抉擇勢必辜負許多曾經把滿懷希望放在奧巴馬天花亂墜的民眾,奧巴馬堪稱美國近代政治史上這類人物的最偉大代表。
奧巴馬的行動充滿意識形態,照他的說法,他到華府不是為了成名,而是要像列根一樣,到華府來做事,他要把社會民主的強力潮流注入美國長久深植充滿個人主義的政治體制中。
也許奧巴馬自認他被送入白宮,選民就是要他這樣做。果真如此,他大大過度解讀選民的託付了。他的當選加上民主黨在參眾兩院贏得多數等勝利,其實是對他前任政府表現與雷曼金融危機的公投結果,而非對歐洲式社會民主政體的背書。
由他遭到的反對與民氣滑落來看,美國的體制也許不是永遠管用,但自有它的報復之道。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