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引爆,令人關注香港本土問題,八十後固然搶鏡,背後的五六七十後,也是不可忽視的supportteam。看看陳巧文父親,本身是公務員,五十多歲選擇退休。錦上路方案的主要發言人是退休工程師黎廣德,這批退而不休族殿後,八十九十後青壯族堅守前線,滴水不漏,共生並行,跨代為着香港一草一木一建設發聲。這種運動組合,夾檔得出奇順利,幾代人經營下來的公共社會,從未如此河蟹過。
高鐵不同二十年前港英玫瑰園大計,當年大興土木,新機場選址赤鱲角,親中商界認定港英想花光儲備,不留一個零頭給特區政府。但市民心知肚明,玫瑰園是針對八九六四後倉皇的移民潮,是穩住民心的必要措施。而當年反對玫瑰園的親中人士,今天反過來大鬧反高鐵各界,認定他們政治凌駕經濟民生,別有用心兼陀衰特區。親中族罵街毫不出奇,高鐵跟內地接軌,是心繫祖國的特大建設,香港人嚐透祖國遠水(財)救近火(香港金融經濟)的好處,如今只花費區區七百億不到,竟然阻頭阻勢企圖從嚴密的鐵路網脫身,擺明是港獨思想作祟,獨港之心不死!左佬上火,當即瓦燒,難怪會用鎮壓來威嚇群眾,甚至代表中央震驚,揚言出兵!
高鐵必然是天星皇后翻版,長官意志話事。高鐵起,不是最壞時刻;因為高鐵,看到青壯族包括學生關懷社群珍視少數的可愛戇直,不禁輕呼:這是最好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