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詩人與劉曉波

八方人物:詩人與劉曉波

「又一次我變成了監獄貴族你來北京陪着劉霞去遠足她躲開杯盞交觥的聚會一個人枕著荒涼的夜晚流著淚聽你吹簫」
這是劉曉波於99年寫的詩,《他媽的,廖禿頭來了》,提及自己繫獄時,妻子劉霞的孤苦零丁。劉曉波與劉霞都愛寫詩。「劉曉波寫詩,屬於有感而發一類。」詩人孟浪說。
孟浪與劉曉波同是獨立中文筆會創會成員,劉曉波於03至07年出任過會長,孟浪做過理事,劉霞則是會員。筆會在美國註冊,主要由一群內地與流亡海外的中文作家組成,隸屬國際筆會,宗旨是宣揚自由精神,維護作家自由與權利。國際筆會同時擁有另一個名為「中國筆會中心」的中共認可會員,但該組織自89年「六四」之後,與國際筆會關係惡化,名存實亡。

壓力反映到作品上

「我沒有跟劉曉波見過面,只在他坐牢時見過劉霞,但我與劉曉波經常透過互聯網接觸。」孟浪原名孟俊良,48歲,89年後從事地下民運刊物工作,92年被公安軟禁,在上海的醫院被拘留了36天。95年,孟浪獲得美國布朗大學邀請做駐校作家,從此長期留居美國。
孟浪近年與一名在香港任教的台灣女子結婚,因此一半時間留在香港。他仍是中國公民,偶然也會回內地雙親掃墓,但每次回家總受到嚴密監視。劉曉波被判入獄當天,孟浪與一眾在港的獨立中文筆會成員前往中聯辦抗議。把劉曉波推入政治黑獄的《○八憲章》並非以筆會名義發出,但筆會相當部份成員都有簽署。
孟浪眼中的劉曉波,並非政治運動家,「他只是從言論上捍衞民主,當筆會會長的時候,有一位提出過暴力推翻中共政權的中文作家,都被劉曉波拒絕入會。」作為詩人,孟浪說劉曉波寫的是「言志詩」,每首詩都是對自己身處時代與環境的一個反應。
詩,在內地詩人而言,是個包袱。孟浪說:「內地詩人承傳了五千年中國文化,把中共統治下的壓力反映到作品上,這是中國新詩的特點,也是個包袱。」
記者 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