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中的賽車手會在做甚麼?除為參賽席位忙於找機會及談判以外,雖也會飛到甚麼地方來個休假,但休假中亦會維持一定訓練,絕非如報道所說休閒躺卧沙灘上。
車手一般需要經常穿梭各國,到處進行比賽,所以亦較困難有一個系統式的定時訓練。在我而言,由於經常要長途飛行,每飛到地球另一方時,身體總會需要一至兩天才會適應,當適應過後便需立即上場比賽,使我當中沒有時間投入訓練。故每當賽季完結後,便是最佳的機會讓身體進行調息。
強健的身體是賽車手成功的必要元素,特別是心肺功能方面,需要一個有系統的訓練去加強訓練,使車手在數小時的激烈比賽後,仍能正常步出車廂。一般我會以踏單車為主,一星期5日每次兩小時;亦會主力增強自己的頸部、上半身及腹部的肌肉,以承受車廂中強大的G力。
低心率車手表現更好
請想像一下,當你需要每每將戰車,盡可能全速飛馳連續一小時,爭取每個百分之一秒來決定勝負,別忘記你身處的是約攝氏50度高溫,幾乎密不透風的車廂內。我單是想像也會感到疲累﹗
車手比賽時最需要的是專注力,要維持高度專注的首要條件是你的肌肉不會疲勞,以及將心跳控制在較低水平。一般人坐進賽車,心率動輒高達170bpm;但有訓練的賽車手可以維持140bpm,故維持較低水平心率會使車手的表現更好。而當比賽在極度激烈的鬥爭中,身體機能的強弱更每每變成致勝關鍵。
文:歐陽若曦
三度於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駕駛保時捷封王,兩奪保時捷亞洲盃總冠軍,是現今最有實力的華籍賽車手之一。
網頁: http://www.darryloyo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