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本報訊】聚精會神打機的兒童隨處可見,一項調查發現,八成受訪兒童曾打機,當中五分一每天打機1至3小時;逾五成半更不能自控,總會超出原擬定的打機時間。打機原因是「刺激好玩」、「消磨時間」等,部份已有身心及社交負面影響,出現與賭博相似的成癮先兆。

導致專注力減弱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油尖旺青少年綜合發展中心於去年10月至12月,訪問906位油尖旺區的小一至小六學生,發現八成受訪學生曾玩電玩,大部份人打機年資為1至4年;逾一成半更打機達5至9年。兩成每星期玩8至22小時,甚或更多。
研究又發現兒童沉迷打機的原因包括追求刺激好玩、體現打人、飛天等超現實感覺、消磨時間及追求成功感。射擊類、動作及戰略類與驚慄類電子遊戲均是受訪兒童最喜歡的類別,部份已出現睡眠不足、專注力減弱等影響。
該中心社工沈偉全表示,打機已成為兒童生活的一部份,調查發現部份受訪者已出現成癮先兆,即使知道打機會帶來負面影響,仍不能自拔,嚴重影響身心及社交發展,長期沉溺更為他們的價值觀及與人相處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中心社工葉嘉綸指,部份電子遊戲會有正面影響,建議家長了解兒童打機的原因,更不要將打機作為不能陪伴子女的心理補償,要以身作則,設身處地關懷子女的感受,有助建立正面價值觀,確立正確的打機態度。

子女沉溺電子遊戲測試表

‧打機時間常超出預算
‧即使無打機仍時刻想着打機
‧覺得需要更長打機時間才滿足
‧不能夠控制自己減少或停止打機
‧向家人或朋友隱瞞打機時間及情況
‧即使投放大量金錢打機仍會繼續進行
‧以打機作逃避問題及紓緩負面情緒途徑
‧嘗試減少或停止打機時,感到不安或情緒不穩
‧沒有打機時,感到情緒波動、坐立不安及抑鬱
‧因打機出現家人或朋友關係破裂、工作或學業問題

註:
‧符合0項:沒有任何沉溺迹象
‧符合1至3項:有一定程度依賴,生活已受影響,應正視及適當監管
‧符合4項或以上:已成癮,或需向社工商討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