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富論:一筆過還是定期定額投資?

暢談富論:一筆過還是定期定額投資?

很多投資者問,投資基金應該用平均成本法(即定期定額的投資),還是一次過整筆投入?其實兩者並無衝突,也沒有絕對好壞,平均成本法是儲蓄兼投資的理財規劃,整筆投資則是較為積極的投資策略。投資者可按個人狀況,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也可兩種方式混合配搭採用。
首先投資者應按本身的資金條件做決定,若資金充裕,可選擇一筆過投資,否則可選擇每月供款的定期定額投資。
投資者本身的屬性,亦是選擇投資方式的考慮重點。若投資者屬於保守型,又或較少時間及資源分析市場走勢,對掌握市場高低點較無把握,可選擇利用平均成本法投資,有助減低「於錯誤時間入市」的風險;若投資者屬於積極型,可選擇一筆過投資,逢低進場。
另外,市場狀況也是決策參考因素之一。定期定額投資是利用市場下跌時多買,上漲時少買的投資策略,達到平均成本目的。以股票基金為例,當市場氣氛欠佳,或熊市來臨時,股價下跌、基金價格走低,投資者的每月供款可以買入更多的單位。

取決資金及風險承受力

相反,當市場及股價上升時,則買入較少的基金單位,這樣長期可有效降低平均成本,在市況向上時回報自然較佳,在市場大幅波動時,把握低位一筆過投資,潛在回報亦較為可觀。
並非所有基金都可以平均成本法達到相同效果,不同的基金類型,可採用不同的策略。舉例來說,債券基金一般波動性較低,因此較不需要藉定期定額來平均投資成本,可以一筆過方式進場;至於價格變動較大的股票基金,尤其是投資於較為波動的新興市場基金,一筆過投資或平均成本法都適宜,考慮的重點回到投資者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換言之,不管是平均成本法或一筆過投資,並無一定較佳或較劣的差異。如果有閒置資金而又較為積極的投資者,可考慮一筆過投資,把握市場的低位買入;但如果資金有限、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又或是對於掌握市場高低點較無把握的投資者,可選擇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基金,以細水長流累積財富。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