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女,只有一個跟曼德拉有五成相似的摩根費曼;沒有科幻,只有大量口水對白;沒有瑰麗3D畫面,只有陌生的欖球賽。但《不敗雄心》還是很值得看的電影,不管是八十後、七十後、六十後、五十後……都能看出味道來,都能感受到導演那份人文關懷。
拍政治電影從來不容易,拍政治人物特別是偉大政治人物的電影更難。導演先要找一個自己的立腳點,先要有本身的評價,然後才能好好說這個眾人皆知的人物的故事。功力不夠的人很容易拍的雜亂無章,前後矛盾;定力不夠的人很容易過度美化人物,拍成一齣歌功頌德般的宣傳片。
《不敗雄心》的導演奇連依士活卻是越老越辣的薑。他沒有被曼德拉這位政治巨人嚇倒,他沒有被種族隔離、仇恨這個複雜課題難倒。他靈活運用曼德拉身邊的小情節、小故事,淡淡的導出民族、文化共融、並存的主題,讓觀眾既能跟隨曼德拉的腳步,看他如何着力重建新南非;又能細味當中的困難與運氣。單單是更改南非欖球隊的隊名、隊衣就足以令幾百年的新仇舊恨像森林大火般蔓延整個南非,甚至可能比一九四八年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的亂況更可怕!
事實上一個多民族國家出現政權轉移或政治秩序重整往往會出現流血衝突或內戰。二次大戰後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走向獨立就充滿血腥味,即使有廣受印度人愛戴的聖雄甘地不斷居中斡旋也無法阻止印度教徒跟回教徒之間的仇殺,也無法避免印度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原來的東巴基斯坦)三個國家。即使到現在印巴分治超過六十年,雙方仍然劍拔弩張,隨時因一點點磨擦而爆發武裝衝突甚至核戰!
南斯拉夫瓦解後的內戰是另一個可怕例子。毗鄰居住幾十年的人突然因為種族、宗教、語言的不同翻臉不認人,走到鄰居的家殺戮一番,姦淫人家的妻女,燒毀人家的房屋庭園。直到北約強有力介入,派出數萬軍隊分隔不同民族及新獨立的共和國,大規模的殺戮才總算平息下來,但小規模的破壞及仇殺還是少不免。
伊拉克的情況同樣可怕,美軍摧枯拉朽般打倒薩達姆政權後換來的是分崩離析的國家,遜尼派、什葉派教徒互不相讓,庫爾德族借勢擺脫阿拉伯人的控制。到現在十多萬美軍在伊拉克已留駐七年,基本治安情況仍未搞好、更不要說建立一套有效運作的政治秩序。
相比之下,曼德拉接手後的南非實在是個罕有的例子,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成就。南非經濟沒有崩潰,南非政府管治權威沒有削弱,南非黑人白人基本上可以和平共處,沒有出現大規模仇殺或內戰。看了《不敗雄心》,大家對曼德拉及新南非的故事可以有較深刻的了解。
當然,曼德拉及南非也有點運氣。要是曼德拉像甘地般被某些一意破壞的人(不管是白人或黑人)暗殺,南非能否安然度過政權交接的年代是個很大的疑問!
九五年,曼德拉借南非奪得欖球世界盃強化各種族對新南非的認同。今年,南非將主辦足球世界盃,她要像九五年那樣創造奇蹟奪得冠軍只怕不可能。還好經過十多年的融合協調,南非已不再需要這樣的奇蹟!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