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與鄉情 反抗強權

熱血與鄉情 反抗強權

【本報訊】鐵路工程如箭在弦,還未動工先把香港裂成兩半,他們說是高鐵,他們說是低鐵;一方指摘拉布,一方狠批強權;你求飯碗,我保家園;這邊廂展現本土經濟、諷刺社會時弊,吟詩作對唱歌仔,那邊廂瞬即抄橋,無厘頭舞龍、「唔啦更」艷舞,光怪陸離形神不備。決戰前夕,立法會外兩陣對壘,延續議事堂內的硬仗。
記者:張嘉雯、雷子樂

每天行動、每天開花、每天結果,「三日兩夜官僚O嘴高鐵抗爭嘉年華」走到第二天,立法會外再次繁花盛放。師奶摩打手包餃子,嬸嬸拚命煎蘿蔔糕,點點滴滴潤澤每顆灼熱心靈,車衣的陳師奶來了,深水埗的潘伯來了,賣花生醬的姊妹來了,不同的出發點,同一個目的地,百姓口袋內的669億,豈是議事堂內可獨斷橫行的事?反抗強權,我們來了。

撐高鐵和反高鐵陣營成員昨日多次發生口角,需由警方調停。 劉耀輝攝

大角嘴居民誓要捍衞家園,免被高鐵穿越。
李家皓攝

外國遊客認同抗爭

抗爭中堅菜園村居民昨日再次施展鄉土魔法,茶果、鹹湯丸、蘿蔔糕陸續上場,攤位外人人一手抗爭特刊,一手熱辣美食,高峯期有數十人排隊,不少外國遊客加入排隊行列,來自加拿大的JenniferTeichman大讚食品地道又美味,也由此了解反高鐵行動,對年輕人大表支持。
Polly與一眾師奶由屯門遠道來中環,售賣回收二次油做的肥皂,她最恨政府罔顧環保,口口聲聲保護藍天,卻又大興土木,不停展開基建,「係咁破壞環境,搞到周圍都係垃圾,唔顧我哋基層嘅感受,為咗慳嗰幾分鐘,嘥多幾百億。」
要數人情味,深水埗重建區街坊數一數二,做花牌的黃乃忠及當花王的潘伯昨日幫手篤魚蛋、包砵仔糕。他們在「發展」的大前提下家園被毀,各散東西,街坊Maggie說大家對政府當年「大石砸死蟹」痛心疾首,對菜園村居民的遭遇身同感受,也與當年幫助他們、今次的苦行者、反高鐵的80後成為好友,「輸贏唔係嗰一刻,每日行動,每日都開緊花,每日結果,當日如果唔係感動咗班年輕人,佢哋今日唔會出嚟,我哋係積聚緊力量,希望將力量留畀其他重建區。」
來自灣仔的陳師奶,本身是家庭主婦,又是「天衣無縫衣車隊」的成員,製作布袋幫補家計,又會教授烹飪班、家政,她說本土經濟也可以餬口,不一定要起高鐵,「要嘥咁多錢,香港咁多窮人唔幫,好多阿婆兩餐冇餐飽,要執報紙、汽水罐。」她欣賞年輕人的熱誠,「唔可以任得啲高官想點就點,唔可以任得啲商家想點就點,呢世界係佢哋嘅,我哋都幾十歲,年輕人係要出嚟。」

《反高鐵》
反高鐵青年士氣高昂,不時拍打吹氣棒高呼口號。

反高鐵街訪

「我哋有三、四十人來到,學生會最不滿嘅係,點解高鐵方案仲有咁多爭議,政府、保皇黨同功能組別議員都要表決通過,我哋好質疑呢啲議員可唔可以代表到香港人。」

成曉宜
香港大學學生會內務副會長

「我好欣賞反高鐵陣營嘅連串行動,尤其是一班年輕人。我覺得成件事係一個學習過程,令到我哋懂得點樣去參與社會事務,反思社會問題,而唔係純粹嘅發洩。」

董啟章
作家

「呢件事畀我哋好清楚咁睇到,政府巧取豪奪嘅手段。我喺IT界工作,明白發展係好重要,但係可持續發展更加重要,真正嘅發展應該兼顧環境同社會,唔係只着重金錢利益。」

Chimmy
菜園村第三代村民

「我今日嚟到呢度,係為咗支持呢班年輕人,佢哋令我諗起八九民運嘅北京學生,香港社會未來嘅希望,就係全靠佢哋。我對政府好反感,資料收收埋埋,市民都唔知政府做乜。」

張先生
退休製衣廠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