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常吃的河粉衝出世界,榮登美國《洛杉磯時報》十大菜式之首。該報去年推介的數百款全球菜式中,一款炒河粉被評為味道賣相俱佳的家常菜式,連意大利手製馬格里達薄餅、拿破崙肉醬麪等,都要俯首稱臣。有食家表示,河粉以廣州沙河粉最馳名,帶米香味,乾炒牛河等更是經典。內地有專家表示沙河粉足以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翁煜雄、馮永堅
《洛杉磯時報》綜合過去一年推介過的幾百項美食菜式,選出2009年十大,並詳細介紹烹調方法。十大之首是韭菜鮮蝦豬肉炒河,主角便是本港常見的河粉,香味四溢,被該報美食專欄作家形容為極佳的家常菜餚。炒河粉的美味,令藜麥沙律、手製馬格里達薄餅等也要屈居亞軍及季軍。
食家:沙河粉濃米香
該報推介的烹調方法,是將半磅河粉,混以中式韭菜、半磅蝦、半磅豬肉等,用一茶匙糖、三茶匙魚露等來炒;以製成品圖片看來,烹調方法近似越南菜。
美食家劉健威表示,河粉以廣州沙河粉最馳名,雪白呈扁長形,即本港乾炒牛河等的主要材料,據稱發源自廣州沙河鎮,當地泉水清澈,米又夠香,製作出來的河粉帶有濃濃米香味,並且較雪白:「但家越嚟越少靚河粉,通常顏色太透明,或者唔夠米香。」
至於炒河粉的秘訣,他說應先將河粉炒至熟透,甚至微焦更佳:「少少燶燶哋,啲米仲香。」然後再與牛肉等一起猛火炒香,「香港好多食肆嘅河粉就係炒得唔夠透,所以冇咁好味。」他又說泰國、越南的河粉則較為幼細。
傳統手製技巧漸式微
沙河粉起源有多種說法,較多認為最早出自清朝末年,沙河鎮一間叫義和居的小店,以白雲山的泉水製成河粉,富有彈性。不過,當地沙河粉多已改用機製,傳統手製技巧已慢慢式微。
不過,連當地人也多不知道,沙河粉原來屬廣州本地美食。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人員劉穎雯稱,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品等,需上百年歷史並傳承至今,又要在某地區引起關注,而目前看來,沙河粉符合部份條件;不過,至今未有沙河粉傳承人或團體申報。她認為炒河粉應獲政府的重點保護。
2009年十大菜式
排名:1 菜式:韭菜鮮蝦豬肉炒河
排名:2 菜式:藜麥沙律
排名:3 菜式:手製馬格里達薄餅
排名:4 菜式:鐵板烤蝦
排名:5 菜式:拿破崙肉醬麪
排名:6 菜式:香橙味水果酥餅
排名:7 菜式:白朱古力麪包布丁拌威士忌
排名:8 菜式:粟米甜椒沙律
排名:9 菜式:火腿薯仔奶油烤菜
排名:10 菜式:全麥餅批
資料來源:美國《洛杉磯時報》
生煎包評為不容錯過
【本報訊】要擠身10大食譜之列,除了色香味美,還要有醉人的賣相,難怪10款上榜美食中,甜品就佔了三位,當中以士多啤梨、忌廉等製成的香橙味水果酥餅排名最高,排行第六。
三款甜品入十大
甜品可說是今次10大食譜的大贏家。另外兩款上榜的是白朱古力麪包布丁拌威士忌,排第七;全麥餅批(Julienne'sgrahamcrackerchewybars)則排第十。
除了炒河粉,健康之選藜麥沙律亦大受食評人歡迎,僅次於炒河粉之後,排第二。至於只需35分鐘就可製成、充滿意大利風情的手製馬格里達薄餅(PizzaMargherita)排第三。
此外,另一種深受華人歡迎的豬肉生煎包,雖未能躋身十大食譜之列,但同樣受美食家喜愛,被列為不容錯過的五項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