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每六對夫婦有一對不育,婦女在接受輔助生育過程中需面對沉重壓力和挑戰。香港生殖醫學會與香港大學合辦全港首個「不育輔導專業證書課程」,培訓前線醫護人員為不育夫婦提供心理輔導。
重建生命意義
生殖醫學會主席梁家康表示,有兩成半夫婦在治療期間,因為心理、金錢問題,或怕痛、覺得不是自然生育、擔心胚胎與嬰兒不正常等,而放棄生育。隨着年齡增長,夫婦不育機會相對增加,其他因素則包括輸卵管閉塞、精子質量參差等,但政府拒絕撥出資源,為不育夫婦提供足夠協助。
港大行為健康研究中心教學顧問陳凱欣表示,曾於01至06年期間,為251個接受第一周期試管嬰兒療程的不育婦女進行臨床實驗,發現當中141個曾參與4節共12小時輔導的婦女,在打針刺激卵巢首日及胚胎移植前,憂慮程度、身體症狀困擾程度、負面情緒指數等,均比沒有參與輔導的110個婦女為低。
有見及此,該中心及生殖醫學會合辦全港首個「不育輔導專業證書課程」,為醫生、護士、胚胎培養室成員等前線醫護人員,提供八課劃一標準的身心靈全人健康課程,內容包括透視不育與人工受孕對夫婦的心理影響、學習以釋放及寬恕態度面對不孕、有關試管嬰兒程序、道德倫理、重建生命意義等,讓醫護人員為不育夫婦提供適切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