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美國公佈的非農業就業數據下跌8.5萬份工作,差過巿場預期。環球資產巿場從去年低位強烈反彈,意味着投資者期望整體經濟(尤其是美國)會有明顯及持久的復蘇。但是,如果美國的失業情況沒有改善,那麼經濟持久增長的期望恐怕會落空,可是股市不跌反升。
上周五的就業數據,令投資者覺得政府要全面退巿或加息會很困難。另外,一個較弱的美國經濟亦意味着美元不會太過強,過去的經驗告訴投資者,環球資產巿場是與美滙指數成反比的。
關鍵在油價
如果美國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環球資產可能進一步膨脹,那投資者如何知道泡沫甚麼時候才會被戳破?有些人認為要留意美國GDP數據、企業盈利又或是美國國庫長債息率。但筆者認同一位高手朋友的看法: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油價,大約100美元一桶油將會是環球復蘇的「窒息點」。
儘管美國經濟還未恢復到海嘯前水平,但由於中國的強勁需求,油價已從低位反彈逾100%。超過7成的原油用於汽車,而主要汽車增長則是來自中國,中國在09年終於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這將對國際油價有一定的支持。
油價高企是對美國消費者的間接稅,美國人大都駕車代步,高昂的油價會蠶食他們的消費額度,這對佔美國經濟70%的消費巿道造成壓力。另外,主要的經濟龍頭,包括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全都是原油的淨入口國,上漲的油價對它們全都造成通脹壓力,亦因而有加息壓力。最後,石油是有限資源,油價越高,地緣政治風險越高。
從投資角度來看,香港股票也有頗多選擇,例如三大石油國企到風險較高的「變型股」。投資者也可參與高油價的間接得益者,例如油田服務行業及近期火紅的再生能源股。詳情往後再談。
申報:作者或相關人士可能持有上述投資工具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