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朵拉星也沒免費午餐 - 林夕

潘朵拉星也沒免費午餐 - 林夕

《阿凡達》風魔全球,想不到會讓一些「投入過當」的觀眾走火入魔,在「阿凡達網站」一個名為「如何調適因應無法造訪夢中潘朵拉而致憂鬱」的討論區中,最嚇人的留言甚至表示有想過自殺後投胎生於類似潘朵拉的新世界。
沒那麼極端得觀後感,簡單來說,就是着迷於虛擬的美好天地,從戲院回到現實世界,一時間厭惡失望迷惘交集,於是,便憂鬱上身上心。
無辜啊無辜,原來對某一撮人來說,烏托邦會因為完美而讓人逃避真實生活的不完美。同樣出自比較的心態,有些人會從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檢視當中的分別,是甚麼原因是甚麼制度是甚麼生活方式是他人還是自己造成中間的差距。
如果烏托邦那麼容易落成入住,也許亦失去在苦難世間提供一燈一方向的功能;如果烏托邦有如阿凡達,外星人移居前沒有把身心的病菌先解決掉,住進去真會改頭換面如魚得水理想必達?
不同宗教建構的烏托邦,如天堂如極樂世界,不論是聖經還是佛經,對身處其中的環境可能落墨不多,反而着重拿到入場券的條件,也許正是要提醒我們在理想國度也沒有免費午餐,要拿到國民戶籍也要講資格。
一想到無法過類似潘朵拉生活就憂鬱到想死的人,即使成功移民到外太空的桃花源,也會繼續憂鬱不改吧。等如極樂世界,在人間世有千千萬萬種極樂,倘若沒有改變自己對樂的觀念,說不定到了那個應許的理想地,發現找不到一貫追求的樂,倒變成樂極生悲。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