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港人來說,中國歷史課從來讀到民國成立,袁世凱成大總統就完結了。關於之後,或關於孫中山其實我們都不甚了了。不過一套《十月圍城》卻掀起大家的好奇心,其中一個對現代史產生濃厚興趣的是專欄作家潘麗瓊。翻查史料,她發現怎麼孫中山不是大家從前讀的那個聖人國父?而國父之前,又怎麼有另一個國父?
記者:何兆彬
攝影:楊錦文
快樂書房總編輯Carmen:「我最近看蕭建生《中國文明的反思》,看後真想哭!他說過往100年我們在追求自由民主,但都像鏡花水月,捉不住的,犧牲了這麼多人,到今日還在推鐵馬!像由零開始。」
孫中山的五個情人
《十月圍城》的故事是杜撰的,當中有真有假,例如故事說孫文上岸開會,史實是當年他的會是在船上開的。潘麗瓊(Carmen)坦言念書時雖然讀西方政治,但對中國現代史本來也認識有限,這次因籌備《十月圍城》小說,開始搜集資料,發現不少有趣史實,「我做文字工作,也會想到有甚麼東西可以留低呢?我的想法是要深化這段歷史,但若果跟小朋友談歷史,是很悶的,但有套電影就大為不同了。」於是想在書中滲入史實,後來她把這部份以附錄形式,寫了在小說後面。她已答應了港大,將在1月於港大舉行有關演講。
對於港人的現代歷史知識貧乏,她說:「不光采的事,政府當然不想你知道,例如驅逐過國父的哥哥(孫眉)出境,它更加不想幫你建立身份。現在是眾聲沸騰的社會,革命是集體的犧牲,不是孫中山一人的功勞。」她在專欄中寫到:「我不可以說孫中山是孌童癖」,題材大膽但用字小心,她說:「我查資料,發現他起碼有五個女人,盧夫人、陳粹芬(妾),第二任宋慶齡小他26年,另外他在日本有15歲情人淺田春,之後傾情大月薰,當年這少女只有11歲!其父婉拒了32歲的孫中山,4年後他再求婚,兩人在橫濱成婚,其女兒一生都沒有見過父親。」她說:「我已很小心寫,但還是收到編輯電話!為甚麼我們不可以像魯迅說的,『直視慘淡的人生」呢?那個年代──孫中山是真的有這種的喜好,愛十多歲的少女嘛!」
Carmen:「今天大家把孫中山神枱化了,像蔣介石,這樣當然有其政治目的,因為群眾不需要深刻理論,只需要人物來崇拜。你看《十月圍城》也一樣,孫中山出場像耶穌,頭上有一道光。我看史料,他是偉大的,戲中謝霆鋒說得精警:『我不知道孫文是誰,但他很犀利,可以將他的思想放你腦袋裏,然後把你的錢放他的口袋裏!』這是真的。孫文是個書生,精神領袖,但他有其脆弱一面。我不知道他何解總喜愛少女,也許是生活已太複雜,想找個單純的。」「總括孫文為人──我看過他好些演講,他真的不是求私利的。他那一代,好多革命分子都是受了基督思想影響,他跟陳少白都是有種基督獻身精神。」
第一代國父──楊衢雲
如今人人說孫文是偉人,但原來他之前,還有第一代革命家,比他更早堅持廢帝制成立共和國。
「楊衢雲是第一個革命家,也是第一個要求有共和國的人,當年他與孫中山有分歧,孫認為仍須要保持帝制,兩人還大打出手。楊學過武,當然是他打贏啦!」
「你看這張合照,你會看到孫中山是站在後排的,當時他就比楊衢雲(興中會會長)低級。第一次起義在1895年,當時大家都同意,如果起義成功了,就由楊來當總統,這樣歷史就會改寫了。可惜起義失敗了,二人就逃亡了,楊四處流亡,到過南非,後來在日本與孫文會合,再組織第二次革命。孫文要到英國蒙難事件,被清廷追殺,才國際揚名,1899年第二屆興中會就推介了孫文當會長。」據Carmen翻查,蔣介石前妻的回憶錄中記述,蔣曾想用100萬把照片買回來!「因為他不想讓人知道,在孫中山之前,楊衢雲才是第一代革命家,而且是個烈士。講國父也許他才是國父!因為他埋了孫中山堆,這是他的計算。如今所有革命功績,包括青山紅樓都入了孫中山數,但講紅樓其實是李紀堂的。」
「孫當了會長後,楊就說『我不要再流亡了』,因為他帶着三個兒女,於是心想可以回到香港,教教英文過點平淡生活,但這個時候他其實也知道自己的人頭值三萬両銀子!住在香港很危險!當時他是福建幫,其實很有勢力。但不幸的,是清廷派了個殺手來取他命,他並不如電影中的死法,據他堂弟的記述,他死時在書房,抱着女兒。刺客射殺他時,他還有時間用牛津字典擋了一槍,如果不是抱着女兒,他可能就有時間從書桌拿槍,未必要死。」
有孫眉,才有孫中山
Carmen:「在Research途中,我發現當年搞革命,後面犧牲了很多人的性命,其實是很悲慘!例如電影中沒有談到孫中山的大哥孫眉,電影中沒有他,但沒有孫眉就沒有孫中山!孫中山本來家窮,他父親本為鞋匠,40多歲才娶妻。孫眉在15歲時跟舅舅去了檀香山,他很有生意頭腦,在茂宜島租了千多畝地方,經營農牧業,也是因此孫中山才會到了檀香山受教育,後來孫文到廣州學醫,學費也是孫眉付的。至於1895年第一次起義,錢就是孫眉出的,這時他因支持革命已開始傾家蕩產,把資產賣呀賣……可惜革命是失敗了。你想想,中間革命十幾次,每次錢花光了孫文就回來找大哥,想想點子,曾經試過賣債券,不過沒有人買!
「最後孫眉還是破產了,他帶着孫文的一家大小(之前因為孫文被追殺,家人都交由他照顧),回到香港,住了在東頭村24號,這地方屬於靚次伯。他雖然沒有錢了,但還是幫弟弟搞革命,到了孫母去世時,他連殮葬費都拿不出來,要興中會的弟兄幫忙!更可憐的是之後(1910年)他被港府驅逐出境!1915年就去世了。做這個故事我才知道有一個孫眉,我們以前只讀到『香港大學怎裁培孫中山』呀等等,但孫眉卻是個悲劇。」
李玉堂二合一
「李玉堂這人物,依我看是李煜堂、李紀堂二合一。那年代有個富人叫李陞,他富可敵國,其遺產稅600多萬,是當年香港政府盈餘的三倍!他8個兒子,死後三兒李紀堂獲得100多萬遺產,謝纘泰(《南華早報》創辦人)就拉攏他搞革命,他竟然一次過捐出50萬!當年在德己笠街的和記棧試軍火,他每次見孫中山都捐錢,《中國日報》也是他出錢的,結果錢很快就花光了,他也很悲劇,後來欠債,還要坐監,晚景很凄凉。」
李玉堂這角色,其實更多參照自李煜堂,「他很會營商,又名為『保險大王』,戲中的金利源屬於他的。金利源在當年是用來試軍火的,當李紀堂沒錢後,李煜堂就支持起《中國日報》了。他下場較好,革命成功後從過政,但很快就出來繼續做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