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邪惡事」挽回聲譽

「不做邪惡事」挽回聲譽

Google今次硬撼北京,若得其他科網公司響應,就打開內地網絡自由空間,即使只得Google轟轟烈烈撤出,其短期損失也不大,更可重振「不做邪惡事」形象。
美國科網公司在中國做生意,都遇上道德衝突。思科(Cisco)向中國售賣網站審查器材被轟助紂為虐。雅虎向中國提供異見人士師濤、王小寧、姜力軍和李智的電郵資料,導致四人判監四至十年,更被美國議員狠批是「道德侏儒」。

可找合作夥伴重返中國

儘管備受道德挑戰,各公司對中國市場各有考慮。像微軟視窗在中國有龐大市場,又要力推Bing搜尋器,未必跟Google共同進退。雅虎對阿里巴巴的10億美元(78億港元)投資,亦難對北京強硬。因此,對於Google撤出,思科和微軟不予置評,蘋果未有回應,雅虎說歡迎Google決定,卻滑頭地指雅虎內地業務都已賣給阿里巴巴,不由雅虎控制。
當各大公司都爭奪中國市場,Google公開表示可能撤出中國,有着現實因素。Google發展內地搜索市場近十年,一直落後於「地頭龍」百度,反映中國市場難打拼,Google中國總裁李開復去年9月辭職後,已有猜測Google想退出中國。而且,Google在中國內地收益估計一年約2億美元(15.6億港元),跟220億美元(1,716億港元)公司總收益比較,只是九牛一毛。
損失不大,重新站在不做邪惡事的道德高地上,Google大可挽回聲譽。一些分析師更指,即使撤出,Google仍可像雅虎那樣找內地合作夥伴,避開自己管理內地網站的道德問題,那樣不一定是放棄中國市場。
路透社/法新社/美國《福布斯》網站/《華爾街日報》

Google進軍中國叩頭事件簿

2000 開發Google.com中文介面,踏出進軍中國第一步

01/2006 Google.cn出爐,中文名谷歌,審查如「六四」、「天安門」、「法輪功」等敏感字詞,被指向北京叩頭,Google指這是為協助推動中國發展而付的代價

08/2008 推出中國用戶專享的免費音樂下載服務,冀與內地搜尋器一哥「百度」一較高下

03/2009 Google的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在中國被禁登入

06/2009 許多中國網站突然無法登上Google搜尋器和電郵等各項網上服務;翌日中國官員指Google在網上散播淫穢內容

10/2009 一群中國作家威脅控告Google電子圖書館侵犯版權

01/2010 Google宣佈不願再受審查,不再過濾搜尋結果,考慮退出中國市場

雅虎進軍中國叩頭事件簿

1999 雅虎中國面世

2002 簽署《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承諾不提供「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或違反法律的材料」,被指違反人權;雅虎香港將異見人士王小寧在雅虎中國發表不滿共產黨政論文章交公安,令他判囚10年

2003 四川官員李智在海外網站聊天室討論中國官員腐敗問題,用雅虎電郵將有關文章送到海外,雅虎交出他的電郵紀錄,令他被判顛覆罪成囚8年

2004 中國記者師濤經電郵將官方對付六四民運人士的指引向外發放,雅虎交出他的互聯網位址等資料,師濤翌年判監10年

2004 雅虎投資10億美元於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則全面收購「雅虎中國」,成為阿里巴巴旗下網站

04/2006 雅虎向北京政府提供遼寧異見人士姜立軍電郵戶口資料,包括草稿匣內未寄出的郵件,導致他顛覆罪成入獄4年

04/06/2008 雅虎中國宣佈與「口碑網」合併,更名為「雅虎口碑」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