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睇真啲之三:高鐵不屬大眾 只是為地產而建

高鐵睇真啲之三:
高鐵不屬大眾 只是為地產而建

政府以「每日損失五百萬」為理由,游說香港人掏出669億元興建高鐵。經濟學者批評這個數字純粹靠估,沒有說服力。學者反指,不起高鐵,或者不在西九起高鐵,真正的損失只是政府的賣地收益。說穿了,高鐵始終是為地產發展服務的基建項目。

政府可袋320億賣地收益

在高鐵總站應設於西九龍或錦上路的爭議當中,政府以「全世界都是把高鐵總站設在市中心」為理據,認為西九龍是人口和經濟活動集中的旺區,方圓5公里範圍覆蓋逾200萬居住人口及超過170萬工作人口,可藉完善的交通配套,方便本地及內地乘客。
根據政府規劃,高鐵西九龍總站佔地約11公頃,分設四層,總樓面面積為38萬平方米。車站的月台將伸延至西九文化區,佔地約3.3公頃,即文化區一成地層。按現時的規劃假設,該3.3公頃範圍,地面可興建不高於70米(即約15-20層)的中層建築物。
高鐵車站與現時的港鐵車站有別,上蓋物業發展權歸政府擁有,賣地收益撥入庫房。運輸及房屋局早前透露,西九龍總站上蓋地皮可興建兩至三幢商廈,地積比率為五倍,可建樓面面積達320萬平方呎,港府期望藉此建立「第二個中環」。美聯集團顧問張錦成說,西九龍總站上蓋商廈應屬乙級寫字樓,呎價可達一萬元。換言之,該幅上蓋物業價值可達320億元。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曾淵滄指出,以港鐵的經驗來看,本港所有鐵路的本身運作必然是蝕本的,必須倚靠上蓋物業賺錢,高鐵也不例外,不可能單靠賣車票收回成本。曾淵滄認為,西九龍總站上蓋及周邊的土地拍賣收入,將會是投資高鐵的最主要回報保證,但是政府不會明言:「你講埋呢啲嘢,到時炒高晒啲樓價,又俾人鬧。」張錦成估計,高鐵總站的出現,將會把西九龍住宅樓價推高兩至三成。
至於政府提出的每天500萬元經濟損失,是基於高鐵經營後50年可獲870億元經濟效益的估算,學者對此頗有保留。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說,870億元經濟效益是依據乘客節省的時間而折算出來,靠估成份居多:「呢種計算方法基於太多假設,因為我哋冇辦法知道將來嘅情況,台灣高鐵都係基於錯誤嘅假設,高估咗回報而蝕大本。」
記者 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