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浸會醫會一名男嬰上月三度抽筋卻延誤醫治事件被傳媒揭發後,另一名初生男嬰昨晚疑發燒和出現抽筋不適,院方即時將男嬰轉送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治理,醫生和護士隨車照顧,相信是吸收了被指延誤搶救之經驗,作即時反應。
另一BB抽筋 即轉送伊院
據悉,該男嬰早前於浸會醫院出世,一直稍為虛弱,故一直接受細心護理。至昨晚10時,男嬰突然發燒和抽筋,院方為慎重起見決定召救護車,在家人陪同下,將男嬰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治理。
昨有報道揭發一宗男嬰延救事件。該名男嬰上月19日在浸會醫院出生,同月22日凌晨約3時第一次出現抽筋,護士通知駐院醫生後為嬰兒輸氧氣。兩小時後男嬰再抽筋,護士只繼續給他氧氣;約清晨6時許男嬰第三次抽筋,護士曾傳呼醫生,但醫生直至翌日早上8時許上班,才為嬰兒診治。
男嬰病情轉差,院方約中午12時將他轉送伊利沙伯醫院,目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穩定。嬰兒父母質疑醫院的急救設施不足,延遲九小時才將嬰兒轉院。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接獲該宗投訴後已展開調查。
浸會醫院回應稱,當日凌晨發現男嬰嘔吐及肌肉緊張後,已即時通知主診醫生,並一直嚴密監察情況;至早上7時55分醫生到診,懷疑男嬰患上腦膜炎,與家屬商討後安排轉送公立醫院。
有婦產科專科醫生表示,初生嬰兒出現抽筋情況可大可小,需立即進行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