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小吃 - 蔡瀾

看戲小吃 - 蔡瀾

當年,到戲院看電影,是生活的一部份,既然一定要進行,為什麼不製造樂趣?其中之一,就是吃零食。
小時候的電影院外,必有一檔印度人賣豆,叫KachahPutee,小販用張報紙捲成一個圓尖的小筒,抓一把豆裝進去,五毛錢,一面看戲一面吃,樂趣無窮。
另有印尼小販賣炸蝦片,大塊小塊任君選擇,有時還看到炸魚餅,做成圓圓一粒粒,像魚丸那麼大,實在美味。問題是吃起來噼噼啪啪,喜喜沙沙,自己享受可好,別人吃就嫌太吵了。
後來到了日本,看戲時就見不到觀眾吃東西,日本人都太有禮貌,認為看戲就看戲,不應做其他事,吃東西尤其不雅。
在泰國生活時,小吃最多,玉蜀黍甜得不得了,拼命啃。有時來一包炸蟋蟀,味道有如烤魷魚那麼香。加上小販供應的冰奶茶,是裝進塑膠袋的,插了一枝吸管就那麼喝,大樂也。
到了台灣,鴨舌頭是少不了的,愈吃愈有味道,有時連最緊張的畫面,也因要看啃得乾不乾淨而錯過。那時候和新交的女友一齊去看戲,我大包小包的拿出來問說:「要不要吃?」
對方搖頭,我又拿出一瓶台灣做的紹興酒,問:「要不要喝?」
差點把女友都嚇跑了。
不過小吃之多,總比不上香港,當年開場之前必到小販檔口,看到無數誘人的食物,還有酸薑皮蛋呢,鹽焗鵪鶉蛋、咖喱魚蛋等等等等,應有盡有。
最喜歡的是豬肝了,滷汁帶紅,小販用一把特製的小刀,麪包塊般大,頭是尖的,豬肝相當地硬,要用力一刀刀切開,塗上黃芥末和紅辣醬。最後從和尚袋中拿出一瓶小號白蘭地喝,什麼爛戲都變成佳作,那有當今吃爆穀和可樂那麼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