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積聚 隨時併發肺炎拍肋骨清痰增肺功能

長期積聚 隨時併發肺炎
拍肋骨清痰增肺功能

【本報訊】長者、幼兒、肺部疾病患者及手術後病人,肺部都容易積聚痰液,若置之不理,隨時因細菌併發嚴重肺炎。物理治療師指冬天及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肺部功能較弱或要長期卧床的患者更需要做排痰治療,照顧者可學習一些簡單的拍痰及提升肺部功能技巧,有助患者保持胸肺健康。
記者:鍾麗霞

很多人誤以為扭傷手腳或腰背痛,才需接受物理治療,原來也有針對胸肺健康的物理治療,排痰治療是其中一種。

痰積肺底窒礙呼吸

註冊物理治療師盧志毅指,排痰治療在醫院普遍應用,但在社區則較少人認識,尤其在冬季流感及肺炎高峯期,高危族若有大量痰液在肺部積聚,容易引發肺炎。若患者能在家中或院舍接受適當的排痰治療,可減低入院風險。
痰液多數積聚在肺的底部,阻礙肺氣泡的氣體交換,削弱呼吸系統。盧志毅指,排痰治療是替患者拍鬆黏在肺部的痰液,令痰液可流向氣管,並自動咳出,若痰液過多,或要做抽痰治療,曾有情況較嚴重的長者,在肺部抽出約100毫升的痰液,每日咳出約30毫升或以上痰液,已屬多痰。除了長者及幼兒肺部功能較弱外,有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等肺部疾病患者,及手術後病人因傷口痛楚,呼吸較困難都有機會積聚痰液。
他表示身體較弱或發燒後的嬰兒,較易有多痰問題,除服食化痰藥外,家長也可替嬰兒做簡單的排痰,手法類似飲奶後「掃風」的動作,幫助痰液排出,也可使用嬰兒專用的拍痰杯。一般人應先接受物理治療師的評估,才進行排痰治療,而骨質疏鬆症及癌症病人並不適合進行排痰治療。

進行排痰物理治療時,可以血氧計監察患者的血液含氧量。

體弱者應測血氧量

排痰治療除拍痰外,還包括一些胸肺復康動作,盧志毅指,拍痰的位置約在肋骨第8至10節,以手掌作有頻率的拍擊約10分鐘,但飯前或後一小時不宜進行;拍痰後可加入改善姿勢的動作,提升胸肺功能,預防積痰,例如屈起膝部,利用腹部肌肉力量,增加胸部壓力,加強咳嗽力度,令痰液容易排出;健康狀況較差的患者,進行拍痰治療時可以血氧計監察血液含氧量。
本港私人執業的物理治療師不足1,000人,上門的到診物理治療服務供不應求,盧志毅指,照顧者學會基本排痰技巧,對患者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