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禧體育中心在82年獲馬會資助成立,當中足球部主要是培訓球壇接班人;十多年間培訓出李健和、譚兆偉及羅繼華等優質產品。可是回歸前政府及體院不理反對聲音,強行將足球剔出精英項目,足球部隨即解散,將香港足運推向絕路。
銀禧足球部由前港隊教練郭家明統籌,並找來黎新祥及陳融章等資深教練,於85年左右選出12、3歲球員,在銀禧(91年易名體院)接受訓練;部份精英更會在體院住宿,並有獎學金,首批球員包括李健和、林慶麟、何輝及陳偉超等。
郭家明統籌集訓
緊接第二代,被譽為銀禧歷來最優質球員,大部份接受長期培訓的球員,包括歐偉倫、譚兆偉、羅繼華、丘建威及李偉文等,日後都成為獨當一面的港隊成員,只有少數因際遇或其他問題而轉行。緊接兩代體院產品,球員質素較參差,而最後一代如吳偉超、陳偉豪及張偉康等,因足球部解散而「早產」。
體院在回歸前研究實行精英計劃,足球因無法符合精英制的計分法,97年回歸前遭解散;而過去多年依賴體院培訓球員的本地球壇,再無有系統訓練的球員接班,導致青黃不接,球市亦一沉不起。
歷代銀禧(體院)足球部「產品」
時期:最後一代*
主要代表球員:吳偉超、陳偉豪、張偉康、黃耀富
時期:第4代
主要代表球員:姚學文、黃鎮宇、梁志榮、譚偉國
時期:第3代
主要代表球員:范俊業、蔣世豪、楊正光、陳志康
時期:第2代
主要代表球員:丘建威、李偉文、譚兆偉、羅繼華、歐偉倫
時期:第1代
主要代表球員:李健和、陳偉超、林慶麟、李福榮、何輝
註:計劃約於85年開始,最後一代因足球部解散而「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