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爭民主下一站──五區公投 - 盧峯

蘋論:爭民主下一站──五區公投 - 盧峯

經過幾個月來反覆醞釀討論,經過幾輪激烈的爭議後,主催五區公投的公民黨、社民連終於敲定公投的細節及判定標準,稍後將會公佈五位辭職立法會議員的人選。
根據兩黨的構思,公投正式定名為「五區公投運動」,宗旨是「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至於公投的勝負則以五個選區總得票計算;只要五位候選人總得票超越五區主要對手的總得票,即使個別選區有候選人落敗,公投議題仍然算成功通過。假若五區候選人總票數少於主要對手,公投便算失敗,兩黨有可能因此而被迫支持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兩黨發言人昨天又強調,今次五區公投運動不是某黨派爭取曝光或某些人要搶位,不是一場政治騷;而是一次可以讓所有市民認真參與的新民主運動;兩黨會盡力爭取其他泛民政團及市民的支持。
從糾纏於罵戰到推出具體的公投方案及行動細節,公民黨、社民連及其他有心人付出了相當的努力。往下來兩黨除了定出辭職及參與補選的人選外,更重要的是爭取其他民主派政團及人士支持行動,並向市民清楚解釋公投投的是甚麼及為何有必要。
毫無疑問,公民黨、社民連主催的五區公投運動不是一場遊戲,不是一場政治騷。但是,香港的憲制畢竟沒有公投或全民投票的機制,市民也沒有參與公投的經驗。因此,從現在到投票日為止,兩黨及支持公投的人必須盡力向市民、選民解釋今次投票跟過往不同。今次五區投票不是要把某一位候選人送進立法會,不是要打敗其他政黨,而是要支持一項議題,而是要支持落實真普選及廢除功能組別。只有讓市民、選民清楚了解這個事實,今次選舉才會真正變成公投,五區公投才真的有意義。
另一方面,不少人包括一向支持民主運動的人對兩黨力推五區公投的策略有這樣那樣的保留及懷疑,明確支持的人仍不算多。這樣的反應當然跟泛民內部前一陣子的爭論有關,但主催公投的政黨未能清楚解釋公投的必要性也是重要因素。要扭轉市民的冷淡及保留態度,兩黨不但要全力啟動選舉工程,更要讓市民明白過往的策略成效不大,推進民主需要更直接、更有力的行動,需要市民用手上的一票發出更響亮的呼聲。當市民了解到五區公投的用意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及爭取政制發展的主動權時,他們便會踴躍參與,積極投票,令投票率超過五成的目標,令公投成為有廣泛支持及參與的政治行動。
建制派人士如鄭耀棠之流批評公投運動浪費公帑,又指今次行動只是民主派自說自話,根本不是公投。這樣的批評實在軟弱無力。政制改革,落實雙普選是香港的重要發展,是涉及全港七百萬人福祉的事;政府不過付出有限公帑便能清楚了解市民的意向,便能明白真正的民意;這比花錢找一大堆顧問公司、研究機構做民意調查好得多,有效得多。
至於公投的認受性從來不是由任何政黨或政府說了算的,從來都是來自人民的。只要市民明白投票的意義,只要市民踴躍參與,由總辭啟動的五區公投足以產生強大的道德及政治力量,令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不能不正視,不能不認真對待。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