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沙葉新應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據他說這十多年也常來香港,因為香港的劇藝團體演出內地劇作家的話劇,以他為最多。年前演出他的《幸遇先生蔡》,是以五四時的教育家蔡元培為原型寫的話劇。現時焦媛劇團演出的《江青和她的丈夫們》,也扼要地寫出江青「革命」的,其實也是藉着男人勢力向上爬的一生。因為《江》劇的演出,我在香港得以重又「幸遇先生沙」。
沙葉新的成名話劇《假如我是真的》,大約寫於一九八○年,當年在大陸受到公開批判,中共高層特為此劇開會討論。話劇寫的只是中共特權階層的一鱗半爪,貪腐程度若與今天如汪洋大海般的泛濫相比,簡直是小巫了。話劇在台灣被改編成電影,譚詠麟還得了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有好大一批關心社會現實並以作品直接反映社會弊端的作家,最有名的是劉賓雁、白樺、高曉聲、王蒙、蔣子龍、張賢亮,也都以「干預生活」而名震一時。我當時輯錄了《中國新寫實主義文學作品選》,給文學界這股新興思潮冠以「新寫實主義」的雅號。曾幾何時,新寫實主義作家們離世的離世,聲沉的聲沉。在最近內地網選的「二○○九年中國十大良心知識份子」中,作家只餘一名沙葉新。
沙葉新不僅在創作上二三十年都仍然圍繞着中國大陸的現實,介入政治的、歷史的題材,而且還持續直接干預現實政治。他是《零八憲章》的聯署人,近年更收集材料寫下了有關中國腐敗文化泛濫的鴻文〈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