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京官員早前借澳門行政、立法、司法機關「互相配合」,暗批香港三權獨立制度不利施政。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昨強調本港應堅持司法獨立,三權互相制衡,才能保障市民權利及自由,而澳門司法制度不適合香港,「香港以外、關心香港事務嘅人要明白。」
記者:翁煜雄
李國能昨主持回歸後第13次,也是他離任前最後一次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後獲全場起立鼓掌逾一分鐘。他的演辭率先點出司法獨立的重要,就算回歸後也成為慣例。他表示,在香港制度下,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互相制衡;在憲制上,獨立的司法機關須確保行政、立法機關的運作符合《基本法》和法律規定,保障市民權利和自由:「這些基本權利和自由正是香港制度的精義所在。」
判案無關乎偏袒或對抗
他續稱,處理涉及行政或立法機關案件時,法官會無懼無偏,若行政或立法機關勝訴,這不是因為法庭有意偏袒;相反,也並非因為法庭有意對抗。他又指,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香港和內地進行交流,及跟其他普通法地區維持聯繫,均同樣重要。
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早前暗批香港應學習澳門「三權合作」,李國能演說後被問及是否以此番言論作回應,他只稱:「唔係回應邊個講說話,只係借呢個機會,市民要明白,香港以外、關心香港事務嘅人要明白。」
他又說,每一司法管轄區的安排,均反映本身歷史背景及情況:「澳門法律制度係葡萄牙傳統制度,完全唔適合香港。」
另外,他也提及司法覆核個案不斷增加,08年有147宗申請,09年則有144宗;但08年已處理個案中,有約一半即64宗早在法律程序最初門檻已披拒,09年也有47%即56宗被拒,「唔係話一定被濫用,但值得各界思考。」
以訟費防濫用司法覆核
他認為,政治、社會或經濟問題,只能經由政治過程,而非通過法律程序解決;又同意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所指,為避免將政治或經濟問題案件,壓在法庭身上,法院可適當裁定訟費,「如果係唔合理咁搵司法覆核,可能要畀訟費,唔俾人濫用司法覆核。」不過他說若屬合理的司法覆核,即使敗訴也不應被徵訟費。
此外,李國能說法律改革後,爭議雙方採用調解來解決糾紛的個案,預期會顯著增加。
大律師公會主席高浩文擔心當局削減法律援助資源,以致受惠人數減少;並稱處理法援案件的律師應獲更合理報酬。律師會會長王桂壎也稱,現時處理刑事法援案件的律師收費低於合理水平。
談繼任人:任命絕不應政治化
【本報訊】將於今年8月底離任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強調,其繼任人的司法任命過程絕不應政治化,因這將有違本港司法獨立原則。他指出,獨立司法制度是香港的基石,繼任人須「不偏不倚,無懼無偏」。
「要不偏不倚 無懼無偏」
他昨稱,下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遴選正進行中,3月底前會將人選提交特首,特首會尋求立法會同意。他說,樂見立法會已同意採納既定程序,確保司法任命過程不會政治化。他指出,本港司法任命過程從不政治化,「我有信心,將來立法會在考慮同意司法任命的事宜時,必定會一如以往,不會讓過程政治化。」
律政司司長黃仁龍、高等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等均為接替李國能的大熱人選。李國能說,當本港首席法官的責任重大,需領導整個司法機構,而獨立司法制度是香港基石,繼任人須以身作則履行職務,「法官唔喺政治舞台運作,要不偏不倚,無懼無偏。」
李國能又形容,出任首席法官,在這新時代出一分力,是他一生最高榮譽,「13年間好多挑戰,我向前望唔向後望。」大律師公會主席高浩文在台上笑稱,有傳聞指李國能是無法忍受他才退休,李聞言也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