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總商會報告指,近六成企業計劃今年內加薪,約四成表示會加薪5%以下,近17%計劃加薪5至10%,凍薪或減薪的企業則達四成。如果通脹估計是少於2%,可以說有四成打工仔實質薪酬正在下降。
作為僱主,除非可以清楚看到未來前景,否則在現時環境下不會貿然加薪,因為加了再減的後遺症不少,大多以一次性獎賞代替。從前的個人理財計劃,多以每年薪酬升幅為3至4%作假設,看來今時今日的香港難有此升幅。
80後的一群,是來自大學擴張的年代,由從前每年少於3000個本地政府資助課程學位畢業生,到現在1.4萬個。供應多了,薪酬當然難大升。身邊不少朋友皆訴說工作10年,月薪可能比當初工作時只升了少於一倍。大家在投資上的72定律,可以應用在此,即每年升幅7.2%,比起假設的3至4%高了不少。10年內薪酬升了50%,每年升幅便是4%。
優勢減 加薪難
問題是,由起初月入1萬元,到10年後的2萬元,相信也難應付一些較大開支,如結婚、生兒育女、置業等。70後的又如何?他們較幸運,工作近20年,享受了一些97前的風光,可儲到一些錢。不過香港的優勢正在減少,可以有較高薪酬升幅的工作買少見少,之後的日子要步步為營。60後的,若沒有作出很錯誤的決定,一般已上岸,退休就在眼前。
有甚麼行業及技能可令薪酬應付面前的挑戰。如果你從沒想過,相信要年年向老闆說加薪便不大可能了。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