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匆匆通過撥款才是失責 - 盧峯

蘋論:匆匆通過撥款才是失責 - 盧峯

上星期五當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劉慧卿女士宣佈會議超時要再續會時,部份支持高鐵撥款的議員怒氣冲冲的找劉慧卿議員算賬,指她主持會議不當,任由泛民議員「拉布」及拖延時間,令財委會未能順利就高鐵六百六十九億元工程費表決,有的甚至揚言要向劉慧卿提出不信任動議及撤換主席。此外,也有議員把矛頭指向立法會秘書處職員,認為他們未能協助會議有效進行。
對於逼切希望工程盡快上馬的特區政府及建制派議員來說,財委會大會審議超過十小時後仍未能就撥款表決,仍未能落實工程無疑深感「無癮」及不忿。但對直接受工程影響的居民,對每人要付出接近一萬元為高鐵工程「埋單」的七百萬市民來說,仔細審議,推後投票決定不但可以讓立法會、市民更了解高鐵工程的利弊、好壞及詳細規劃,更可以讓所有人有更多時間重新參考是否該支持工程上馬,是否該考慮其他方案,是否該重新全面諮詢及評估才決定押下七百億元的巨額投資。
首先應該看到,高鐵工程不是一項普通的基建工程,不是一項小規模的基建工程。高鐵整個項目涉及資金至少六百六十九億元,一旦市場情況有變動或成本控制不夠嚴謹或有其他未能預見的變化,工程造價隨時超過七百億元甚或更多。這樣的規模比引發極大爭議的迪士尼樂園大幾倍,僅比被指為「玫瑰園」的新機場十大建設少一點。像這樣涉及巨額資金及大量後續開支的超級工程,任何負責任的立法會議員都應當盡力用心提問,把漏洞減至最少,把疑團全部清除。若果議員因一時頭腦發熱或好大喜功匆匆通過撥款,市民及社會便可能因各種被忽視的漏洞、失誤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另一方面,高鐵工程過往雖然有進行過地區諮詢工作,在立法會一些小組也有過討論;但從不少調查訪問都可看到,市民對工程的認識其實相當有限,對總站為何選址在西九龍,對工程造價為何如此高昂,對鐵路製造的噪音及景觀損害等問題所知相當有限。直到反高鐵大聯盟一連串行動促使立法會財委會正視反對聲音,直至立法會兩次押後投票決定,市民才開始注意到工程的規模、重要性及可能產生的問題,市民才開始認真討論是否真的需要高鐵,是否有必要在西九設總站,是否真的需要另一條鐵路連接內地其他城市。可以說,立法會財委會押後表決造就了公眾認真及聚焦討論高鐵工程的機會。
同樣重要的是,不同人士對高鐵工程提出的疑問絕不是無的放矢的,而是有根有據,是需要有關當局解釋清楚的。就以經濟效益為例,政府一再強調新鐵路可以令香港進一步融入華中、華南生活圈,帶動數以千萬計人流到香港活動、購物、旅遊……。可是,香港跟華中、華南的交通網絡已緊密連接,鐵路、公路、飛機交通往返頻繁。換言之,華中、華南的內地居民要來香港已相當方便及容易,新增一條鐵路能再增加多少客源只能是個推斷及估計。一旦政府的估算過於樂觀及偏高,高鐵便隨時成為交通大白象,既帶動不了旅遊消費,反而動用大筆資源營運及維修。像這些重要的疑問,立法會怎能不花點時間多問、多了解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