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懷疑因注射豬流感疫苗後出現吉巴氏綜合症的心臟科醫生,病情好轉,腿部開始「有力」,昨日更嘗試下床,但當局暫時仍難以定斷患者是否因打針致病。醫學界指接種疫苗後二至三周是出現吉巴氏症高危期,當局必須密切監察這兩星期,有沒有注射過豬流感疫苗後的市民出現早前吉巴氏症狀。
58歲心臟科醫生郭康泰注射豬流感疫苗後,出現吉巴氏綜合症的病徵,四肢乏力,情況嚴重,於瑪麗醫院留醫,接受球蛋白治療後開始好轉,昨日更可以下床,顯示其腿部無力的情況開始改善,病情有機會由嚴重轉為穩定;專家小組仍在研究其病因與疫苗關係,暫未能下結論。
打針後兩三周高危期
病人是在注射疫苗後一周內出現肌肉痛及乏力等吉巴氏綜合症病徵,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指出,過去不少研究證實,吉巴氏綜合症可在打針後一周內發病,美國分析1976年大規模注射豬流感疫苗的數據,有500多宗吉巴氏綜合症,當中27%在打針後一周發病;若比較注射豬流感疫苗與不接種人士比較,打針後一至三周的相對危險性最高,故他認為,不能因患者在打針後數天便發病,而認定與疫苗無關。
黃世賢解釋,由於港府在上月21日展開豬流感疫苗計劃,注射人數在上月底增加,若以打針後兩、三周為病發高危計算,當局必須監察這兩個星期,吉巴氏綜合症的個案有沒有異常上升。
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昨日指,已成立由腦科、兒科、家庭醫學及急症室醫生組成的專家小組,今日將會向前線醫護人員發最新指引,若發現病人打針後肌肉不適或乏力,要即時處理及作出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