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身上披着如白雪般晶瑩透亮的翅膀,似雪般輕柔飄逸,總是在寒冷的冬夜裏出現。這是台灣人對鋸角雪螢的優美描述,香港人過往從未見過這個品種的螢火蟲,直至上月才首次在香港發現,把香港螢火蟲品種推高至16種。 記者:蔡元貴
在09年12月以前,全世界已知螢火蟲1,000種,中國已知螢火蟲100種,本地文獻記載香港只有一種螢火蟲,外地文獻則指有四種。
港共有16種螢火蟲
香港昆蟲學會利用兩年時間尋找螢火蟲,至本月初,已額外發現了13個新品種,但由於文獻記載的其中一種找不着,至今合共存活在香港而有紀錄的螢火蟲應為16種。
其中一種新發現乃「鋸角雪螢」,鋸角雪螢過往只在台灣有紀錄,在海拔1,000至3,000米高地出現,這次發現同時是香港和大陸的新紀錄。雪螢成蟲在寒冬出現,背面顏色淺淡,因而得名。
叢林草坡皆可見到
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說,從調查經驗可見,過去甚少人研究香港螢火蟲,如調查繼續,預期會有更多發現。饒戈說,香港人對螢火蟲存在不少誤解,以為夏天才有螢火蟲飛舞。其實香港一年12個月均可在野外看見成蟲的螢火蟲飛舞,5至7月和11月乃高峯期。若把會發光的幼蟲也當作觀賞對象,就差不多全年365晚都有螢火蟲可賞。
很多人以為螢火蟲都在水邊活動,因為幼蟲生活在水裏。其實香港暫時只有一種螢火蟲的幼蟲是水棲的,約有4至5種的幼蟲是棲於水邊,其餘約10種的幼蟲都是陸棲的。較天然的樹林、灌叢,甚至高山上的草坡,均可見螢火蟲飛舞。
本地首部專書出版
香港昆蟲學會最近出版了香港第一本關於本地螢火蟲的專書《再見螢火蟲──香港螢火蟲導賞手冊》,售價35元,詳細披露本港13種螢火蟲的外貌形態、生態和分佈情況,並且分享大量拍攝螢火蟲技巧。由於有3種是在書本出版後才發現,未能收錄其中。
螢火蟲觀賞貼士
賞螢時間:基本上天色轉黑後已有螢火蟲開始發放螢光
賞螢天氣:無風或微風的日子,比較適合觀賞,尤其在山坡或高地上
賞螢守則:不要捕捉螢火蟲;螢火蟲身體柔弱,捕捉過程容易令其受傷,帶回家中亦不能飼養,因為成蟲壽命很短,只能活兩三天
最佳賞螢地點: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該處已知螢火蟲有7種。其餘地點還有大帽山、新娘潭、深水灣及大東山等
資料來源:香港昆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