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人生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淡定人生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一九八八年在港台「開卷樂」訪問漫畫家蔡志忠,二十二年後,一○年一月三日晚上,透過電視談台灣的飲食文化節目,再次見到蔡志忠。熒幕上的蔡,看來像帶髮修行的高僧,舉手投足,亦像個懂得武功的苦行僧,卻是笑容滿臉的,想不到隔了二十二個年頭,蔡志忠的世界,一如他擺滿一室的佛像,他們姿態各有不同,這些年來,蔡志忠隨著他的修為,閒閒幾筆,已能把大千世界呈現讀者眼前。
說蔡志忠得道,不如說如今他真是可以按照他的喜好而活了。一九八八年面對面的漫畫家,與熒幕所見,看似兩個人,其實卻是一個人成長的延續,年歲增長,容貌改變,言談間,蔡顯示了他洞悉人世的智慧。二十二年來,再沒有看蔡的《漫畫孔子》、《漫畫老子》、《漫畫莊子》,蔡志忠已進入人生另一階段了。
當年蔡在港台接受訪問,他認為「漫畫是一種最具親和力,最省易侵入讀者的武器。」他的解釋:「漫畫和文字很不同,它不用詳細解釋事情的背景,也不用加入很多枝節,只要鮮明地表現出其中的意念。讀者看漫畫時心情比較輕鬆、愉快,很容易接收其中的意念。」
當年為了訪問,一口氣把博益出版的蔡志忠漫畫古典經典看一遍,感覺是人物造型有趣,歷史人物的談話內容卻與造型無關,莊子造型自與孔子不同,人物與文字該如何配合。蔡志忠的回應:「在構思過程中,先了解人物的生活背景,一生的經歷,思想,然後便憑着自己的感覺,去構思他應該是怎樣的一個人。當然,每個人的感覺不同,讀者可以批評我對人物的塑造,也可以接受我。不過,這始終是我感覺中的孔子,莊子,老子。」
就是沒法聯想經典人物所呈現的畫面與文字兩者的關係,訪問蔡志忠後,再沒有看他的作品了。
二十二年後的蔡志忠,不光是容貌的改變,是他從容的態度,他可活在他營造出來的世界(與三千尊佛像為伍)。一個人有條件去過他所喜愛的生活,實在是難得的福氣。他在熒幕上亮相不足五分鐘(至多七分鐘),對他近況所知有限,但那五分鐘卻足以引證一個事實,活得精彩,一點不簡單。
找回當年的訪問紀錄,蔡志忠當年這樣說:「我的生活態度是切實的過每一秒。我不大理會過去的時間,也不理會未來的時間。我所重視的是切切實實的過現在的時間。我會對自己的每一秒負責,我的一生便是這樣一秒一秒的過去。」
二十二年就是這樣過去,我相信蔡志忠的日子一定過得踏實,該是從心所欲。他說:「當我一喜歡做一件事,便會隨自己意思去做。」
諸子百家中,莊子最為他喜愛,蔡志忠說莊子的思想,做人態度都跟他非常接近,蔡志忠這樣說:「當我讀到他的作品時,我覺得自己就是他,他寫的我一看就明白了,就好像是我寫的一樣。他的思想我完全明白。」
這些年來,蔡志忠過的該是莊子逍遙人生的生活。
二十二年前,蔡志忠說了一個與香港有關的故事:「我覺得香港人很親切,有一次我坐巴士到銅鑼灣,身上沒有零錢,只有一百塊錢港幣。當我找不着零錢時,司機說:『不用了,不用了!』於是我便坐了免費巴士。」
希望將來有機會見蔡志忠,聽他講另一個與香港有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