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延兩周 心臟病人枉死組織:點解財爺可即做手術 市民要等

手術延兩周 心臟病人枉死
組織:點解財爺可即做手術 市民要等

【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為患嚴重心臟病老翁排期做搭橋手術,懷疑延誤近兩周令他枉死。該老翁上月22日被診斷血管嚴重阻塞,但疑因適逢聖誕及元旦兩日公眾假期,醫生沒有開會討論病人個案,而沒有排期做手術。直至本月初病人心臟病發才做通波仔手術,可惜已不治。有病人組織批評「點解財爺高官可以即刻做手術,普通市民要開會要等」。
記者:陳沛冰 梁瑞琼

病人女兒陳小姐(假名)表示,70歲父親上月17日在街上跌倒,在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22日院方為他進行心臟檢查,證實他患三支病變及主幹動脈閉塞,情況緊急。但因老父血管阻塞嚴重,不能進行通波仔手術。

疑假期沒開會未排期

院方指陳父五日後可進行搭橋手術,但原來一直沒為他排期,家人曾向醫護人員查詢,獲回覆指因相關部門醫生需開會研究病情及手術問題,會議安排每周五舉行,剛巧上月25日是聖誕及今年1月1日元旦均是公眾假期沒有開會,故未能排期。
陳小姐表示,老父上月23日轉回普通病房,「佢仲同醫生講,我等咗好耐,係唔係唔記得我,聽到我個心好酸」。直至本月5日晚上他突然心臟病發,院方於凌晨為他做手術,在血管放入一種輔助循環裝置,增加冠狀動脈血液流動。但手術後老父感腹痛及腎臟出血,故不能進行搭橋手術,醫生改為他進行通波仔手術。本月7日早上在一條血管進行通波仔手術後,父親病情急轉直下,先後需急救三次,不幸同日晚上去世。
陳小姐說,「根本(醫院)乜都唔做,逢紅色(日子)放假;點解唔排期,心臟病發作已經嚟唔切,唔當人命係人命」。她指內科曾向外科轉介個案排期做手術,兩部門互相推搪。
消息人士指,該院心臟科內外科醫生逢周五開會,討論過去一周個案;負責通波仔的內科醫生,或會將病人轉介予負責搭橋手術的外科醫生,而外科醫生會評估病人進行手術風險,才決定治療方案。他估計適逢假期,部份醫生放假而未有開會,但若是血管栓塞的緊急個案,也會立即進行手術。
公院資深醫生不足,部份需處理私症,連緊急病人亦要輪候。最近瑪麗及東區醫院經驗豐富的心臟科醫生轉投私營市場,由年輕醫生「頂上」。

伊院:手術輪候者多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副主席張德喜指,「醫院唔會放假,如果放假置病人不顧,係唔可以接受」。
伊院回覆指,因病人情況穩定,亦要他停藥數天,才安排搭橋手術。其後病人突然轉差,院方先為他進行一條血管通波仔手術,才考慮附加搭橋手術。期間手術輪候者眾多,包括多宗危殆病人急症手術,而該病人相對穩定。個案會轉交死因庭跟進。

隱形殺手
血管收窄逾七成 才現胸口痛症狀

心臟病症狀不明顯,患者看似健康,卻可能突然死亡。心臟科專科醫生指,粥樣斑塊積聚在心臟血管內,可引致血管收窄,導致心臟病,但患者可以毫無症狀,直至血管收窄逾七成,才會出現胸口痛等症狀,嚴重者更可突然死亡。

多數患者不自知

即使血管收窄,血流減少,但心肌仍未受影響,大部份冠心病患者也不知患病,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指,心臟血管一般收窄逾七成便屬血管病變,可引起心口痛等,但也有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外表與正常人無異,一旦血管閉塞,令心肌缺血,便有生命危險。
藥物、搭橋及通波仔手術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何鴻光指,五年前若有病人多條血管收窄,便會進行搭橋手術,隨着滲藥支架面世,現時病人出現主動脈栓塞,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會進行通波仔,而經驗較淺醫生或會轉介病人進行搭橋手術。
何鴻光指,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衡量手術風險後才決定合適的治療,「每個病人嘅治療都會唔同,唔同醫生負責,治療都可以唔同。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