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額海嘯後,本港的首次公開發售(IPO)活動在去年上半年表現沉寂,踏入下半年卻熾熱起來。去年合共有69家公司上市,當中59家是在下半年上市,包括金沙中國(1928)、永利澳門(1128)、中國國藥(1099)、中國中冶(1618)、民生銀行(1988)及中國太保(2601)等,集資金額合共高達2421.71億元,令本港超越紐約和上海,成為全球IPO集資額最高的地方。
154.44元阻力指日可破
在本港買賣證券,港交所(388)會收取交易金額0.005%作為港交所的交易費,隨着港股成交金額持續回升,新股集資活動頻繁,而已上市公司亦透過資本市場,進行再融資計劃,港交所的收入亦明顯改善。去年在金融海 後遺症影響下,業績表現較差,盈利基數較低,預期港交所去年第4季業績將有亮麗表現。
從市盈率(PE)比較,港交所2009年預測PE高達33.68倍,即使2010年預測PE降至25倍,估值亦較上市同業NYSEEuronext(NYX)及Nasdaq(NDAQ),分別只有13.34倍和11.02倍為高(見附表)。
根據現行的上市準則,不論在本港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都必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百慕達或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但港交所亦會因應個別情況,接納其他地區註冊成立的公司來港作第二上市,去年成功例子包括德國公司星亮控股(955),接着今年首季亦有俄鋁聯合(486)和加拿大礦業公司南戈壁資源(1878)。
本港作為全球企業融資平台,計入盈利增長潛力,估值仍屬合理水平。
港府07年以平均價154.44元,增持港交所股權至5.88%後,股價隨即以井噴式上升,衍生工具對冲活動推波助瀾,股價更曾升至259.07元歷史新高(已計入除息因素),若計入過去的股息,港府所持股份亦已錄得正回報,154.44元心理關口亦料指日可破。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