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萍語:炒券商股揀光控 - 熊麗萍

投資萍語:炒券商股揀光控 - 熊麗萍

上周港股終打破元旦假期前的沉靜氣氛;除了恒指進賬400多點,周三成交更超越900億元,雖然筆者相信這個成交與投資者、基金進行換馬,為新一年投資部署有關,但大市走勢反覆向上仍是有利成交保持高水平。
上周五收市後,中國證監會宣佈國務院已原則上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及推出股指期貨。其實,中國證監會於06年9月批准成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來,已先後多次傳出股指期貨及融資融券快將推出,令證券相關股份均有炒作。今次的公佈內容亦未有具體詳情,但無論如何,今周證券股又再有一番熱鬧。
究竟,國務院的「原則上同意」是否表示仍有阻力呢?從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內容來看,中央政府致力推動金融創新產品,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對內地而言也是「新事物」,加上外圍及內地經濟及金融市場最壞時間料已過去,因此今次的「原則上同意」應是邁向落實方向。

融資融券料先行

中國證監會本月中舉行2010年工作會議,屆時或有進一步詳情。若將融資融券與股指期貨比較,筆者相信前者會先行。由於融資融券是由證券行提供孖展借貸或借貨沽空,只要監管機構特定某間證券公司可提供有關業務,及規限金額,對市場及股民的風險仍屬可控制範圍及較低。相反,股指期貨的槓桿效應及風險較高,或會下一階段才推出。
在以試點及限制範圍內推出上述新產品的前提下,一線券商股例如光大證券獲准經營的機會始終較高,但由於在港上市的券商股不多,因此光大控股(165)、申銀萬國(218)及第一上海(227)仍是必炒之列,但論實力及交投等因素,光大控股始終較可取。
股指期貨的另類炒作藉口則是滬深300指數的重磅成份股,在股指期貨正式推出前,大戶料先行吸納上述股份,令相關H股亦間接被推高,內銀股如工行(1398)等料借勢追落後。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