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以老鼠作實驗證實索K兼隊酒 死亡率高一倍

中大以老鼠作實驗證實
索K兼隊酒 死亡率高一倍

【本報訊】吸毒及酗酒均會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遺害一生,同時索K(學名:氯胺酮)飲酒更可奪命。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解剖學研究發現,索K的老鼠在飲酒後數天相繼死去,解剖後發現牠們多個器官受損及大量腦細胞死亡,較只索K的老鼠高出一倍。

較多腦細胞死亡

中大首階段研究中,20隻老鼠先被餵食輕量氯胺酮達6個月,15隻其後再被每天餵服相等於成人喝下兩杯紅酒的酒精達兩周,當中9隻死亡。解剖所有老鼠後發現,同時服食氯胺酮及酒精的老鼠,腦細胞死亡數目,較只食氯胺酮的老鼠高出一倍。第二階段涉及120隻老鼠的研究,也出現相同情況。約兩成老鼠在接觸酒精後數日便相繼死去。
該院解剖學講座教授姚大衛指,同時服食氯胺酮及酗酒的老鼠較多腦細胞死亡,尤在海馬齒狀回區域的細胞,神經細胞死亡後便不能再生,令老鼠越來越癡呆,情況與老人癡呆症相似,最終或會導致死亡。但老鼠的死因可以很多,如負責控制呼吸、心跳的腦幹細胞死亡也可奪命,故需進一步研究死因及當中的機理。

損害唔只係個腦

但他認為,研究結果足以反映,即使是輕量氯胺酮加上少量酒精,危害已很大,「唔只係個腦,全身都唔掂,肝臟已出現第一期肝癌。」學院又發現氯胺酮成癮的機理,吸毒者大腦的額前區會想起吸毒的快感;底丘腦及紋狀體則會影響肌肉及自主神經,因而引致手震及出汗等脫癮症狀;底額及中額區則產生「要去做」等感覺,令吸毒者再次吸毒。東華三院「遠酒高飛」酗酒治療計劃主任鍾燕婷認為,約7%戒酒人士同時吸毒及酗酒,實際數字可能更多,同時吸毒及酗酒者的身體、精神等影響也較酗酒者大。

特稿:港首間生物醫學院成立

生物醫學將是未來發展趨勢,中大早於06年確立生物醫學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之一,並將醫學院轄下四個臨床前期學系合併,正式成立本港首間生物醫學學院,一方面致力重點科研,另一方面提供本科及研究生課程,培訓科研人員。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院長陳偉儀指,學院由解剖學系、生物化學系(醫學)、藥理學系及生物學系合併而成,一方面設立五個主題研究組,包括癌症與炎症、神經退化、發育及修復學、生殖、發育及內分泌、幹細胞與再生,以及血管及代謝生物學,透過跨學科研究協作,倡導尖端的科研,從而推動科研及培育科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