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大學生物學系的研究不僅發現污染物可遺傳下一代,更會影響後代的性別。參選實驗的老鼠接受荷爾蒙干擾素後,誕下的小鼠,女性比例高於男性。
事實上,已有物種出現女性特性化,如卵存在於睾丸、睾丸素減少,甚至陰莖較短,影響生育能力,未來有可能發生在人類身上。
雄性出現女性特性化
該系的研究發現,懷孕初期接觸高劑量雌激素及抗雄激素的老鼠,誕下小鼠女比例較高,男女比例為1比2.4,對照組則是1比1.5。該系副教授黃港住表示,未能確定原因。
事實上,污染物質令物種性別失衡的例子並不罕見,在港棲息的一種疣荔枝螺,由於受長期海洋污染,造成荷爾蒙系統變異,螺女竟長出陰莖。黃港住指,部份雄性動物出現女性特性化,如卵存在於睾丸、睾丸激素減少,甚至性器官較短,令生育能力下降,導致不育;理論上也可發生在人類身上。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顯示,人類的不育個案不斷增加,當中約一成原因不明。美國曾發現,接觸鄰苯二甲酸鹽的婦女,誕下陰莖較小及睾丸不完全降落的嬰兒風險較高。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