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行工作會議昨日閉幕,除定調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外,又重提「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論調,中國再次表露堅決穩定滙率之意。
人行工作會議是對今年全年金融監管定調,此次會議刪除了此前一度激起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增強滙率彈性」、「密切關注國際主要貨幣滙率變化」以及「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和主要貨幣走勢變化」的字樣,明確表述「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農行研究主管李剛認為,最新表述可能意味人行在人民幣滙率問題上的「危機管理」逐漸回歸到「正常管理」,中國出口有望在第二、三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屆時人民幣重啟升值步伐,但全年幅度溫和。
中央智囊促一次性升值10%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斌建議,人民幣兌美元雙邊滙率一次性升值10%,此後保持3%年波動率,可見,除國際壓力外,國內對於人民幣升值也呼聲漸起。中信嘉華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事實上,人民幣升值有助緩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同時有利於境外投資。
人行「穩定」的表述,是為避免重蹈人民幣升值預期引起的市場波動,年中出口恢復後,人民幣或步入漸進式升值通道,全年約上升3%至4%。
除人民幣滙率問題外,人行更着筆墨表示推動債市發展。會議指出,今年要加快金融市場產品創新,加快債券市場發展,豐富金融衍生產品。擴大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集合票據發行規模,研究中小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務融資工具、債券第三方回購業務等,並推動境內金融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境外機構和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外資法人銀行在境內發行金融債券。分析認為,在銀行信貸有所控制的情況下,債務融資或能緩解企業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