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NatureChemicalBiology)早前發表了一篇由美國科研小組完成的研究報告,這個小組利用斑馬魚(圖)進行化合物篩選,結果篩選出一個化合物能夠增強F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訊號通路,進而發現用這個化合物處理過的斑馬魚胚胎有顯著增大的心臟原基,此化合物有助心臟體外誘導和再生的研究。
斑馬魚原產於東印度恒河流域,體側從頭至尾佈滿多條像斑馬一樣的藍色條紋。這種熱帶魚已經逐漸發展成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興模式動物。斑馬魚的胚胎和身體具有透明特性,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利用轉基因技術,已經培育出有綠色螢光肝臟、綠色螢光血管或者紅色螢光胰臟等不同的轉基因斑馬魚。
這些斑馬魚模型可應用於哺乳動物實驗前的先導性大規模篩選實驗,便宜又快速地進行大量肝癌、脂肪肝、糖尿病等人類相關疾病藥物篩選,為重大疾病的防治和創新藥物的開發上做出貢獻。
為促進香港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中大生物醫學學院使用斑馬魚、爪蟾、小鼠等動物模型,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各個方面。學院亦鼓勵各個研究小組相互借鑑,相互協同,共同發展生物醫學新方向。
撰文: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趙暉教授
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