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內地雜誌總結「九十後的十大生活模式」,除昨天講的四點(沒有電視只有網;把電腦當兄弟姊妹;只發短訊不打電話;PSP不離手)之外,還有:用QQ不用MSN,刷卡只刷父母卡;跳舞勝過唱歌;乞丐服;火星文語言;個性化界面。
QQ是內地的騰訊談話軟件。刷卡只刷父母卡,因他們多是獨生子女而且多是「啃老族」。乞丐服是流行文化,從國外傳到內地,香港一條乞丐似的牛仔褲,也動輒五、六千元。火星文則是由各種符號加圖像再加成年人看不懂的簡化文字所組成。而這一切,其根源都在於每天以電腦手機作伴的生活所產生的「個性化界面」。
所謂「個性化界面」,也就是強調個性,講獨特,愛獨來獨往。他們無視群體,而要自成體系。為什麼跳舞勝過唱歌呢?因為即使卡拉OK的唱歌也是要一夥人的,而當代跳舞則不重交際而重個人的宣洩。
四年多前湖南衞視出了一個八十後的青年偶像李宇春。「春哥」的「中性美」形象,在內地流行性感打扮的潮流中,別樹一格。去年湖南衞視的「快樂女聲」又捧出了一個九十後青年偶像曾軼可。「曾哥」生於一九九○年一月,正是九十後一代。她沒有在「快樂女聲」中得第一,而是在十強止步,卻引起評委的爭論以至反目。曾哥抱吉他自彈自唱,她的發聲是纖細的、發嗲的、顫巍巍的所謂「綿羊音」,比賽過程還一路走音、忘詞,但依舊能晉級。因為別樹一幟,因為反傳統。落選後更迅速成為偶像。
新一代追求自我和獨特。而一旦由網絡聯結而為正義奮起,又能迅即集結。這種集結抗爭的方式和力量,都不是過去搞革命、搞組織的人所熟悉和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