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數千輛的士及小巴爆發死火事件後,中石化昨首次公佈石油氣的化驗報告,結果顯示全部合格。但的士業質疑,化驗仍無法破解的士加氣後死火的謎團。
中石化公佈化驗結果
中石化(香港)油站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煉華昨表示,1月2日委託獨立化驗機構在青衣油庫,及大埔、馬鞍山、元朗氣站的槍嘴,即最後和最關鍵的環節,抽取了樣本進行化驗,結果顯示四個樣本全部符合法例規定的標準,並無雜質。化驗由他們委託進行,但化驗機構是獨立及公正的,希望當局的調查可以還中石化的清白。
馮煉華表示,氣站內的氣缸屬壓力容器,難以加入其他外來物質;加氣機均內設過濾器,每半年檢查、更換或清理一次,若加氣機出現慢速情況,更會即時停止操作進行檢查。他指引致死火的因素很多,除油公司的產品質素及運作流程外,汽車的設計及維修保養都有影響。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分會主任杜燊棠表示,化驗結果仍未能解釋為何的士在加氣後死火,不少專家都已指出,死火的士的過濾器被沉澱物堵塞,很有可能是氣站的氣缸有沉澱物。中石化今天就會清洗氣缸,若之後的士再入氣而不再死火,就可證實之前氣缸有問題。
機電工程署署理署長陳帆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對於死火原因,機電署會調查多個懷疑點,除了加氣站氣槍嘴外,據外國經驗,曾發生石油氣被膠管物質污染的個案。在石油氣的供應鏈中,如油庫及加氣站,傳送石油氣會經過膠管,外國發現部份膠管製造過程使用了軟化劑,這類物料會被石油氣分解,造成污染。
導致石油氣的士、小巴死火的可能因素
─石油氣貨源品質─
專家意見:其他油公司有向中石化買石油氣,卻無車輛死火
機電署/中石化回應:青衣油庫抽驗的樣本合格
─運送石油氣的缸車─
專家意見:石油氣可能在運送過程中受污染
機電署/中石化回應:已檢查缸車
─加氣站的氣缸─
專家意見:氣缸有沉澱物
機電署/中石化回應:會定期清洗氣缸
─加氣站的氣槍─
專家意見:氣槍過濾網可能破損
機電署/中石化回應:三個氣槍抽驗的樣本合格
─輸送石油氣的膠管─
專家意見:膠管物質會被石油氣分解
機電署/中石化回應:機電署會跟進研究
─車輛維修保養─
專家意見:汽車保養差較易死火
機電署/中石化回應:機電署會跟進研究
─天氣─
專家意見:天氣寒冷會令汽車較易死火
機電署/中石化回應:機電署會跟進研究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