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音樂助癡呆長者

香薰、音樂助癡呆長者

【本報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教授患上老年癡呆症,令大眾更關注此病。患者坐立不安、不肯洗澡、失眠,或半夜起身執拾物件,甚至叫醒家人起身返工等,都是常見的行為及睡眠問題,令同住的家人生活大受困擾。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社工何珮璇指,音樂及香薰等輔助治療有助改善患者的行為、情緒及睡眠問題,透過穩定患者的情緒,不但可提升日常生活質素,更可減低照顧者的壓力,該會有提供這類的治療服務。
記者:鍾麗霞

聞香氣一覺睡天光

不少老年癡呆症患者有失眠或易醒等問題,午夜醒來騷擾家人的行為確令人困擾,在睡前點燃香薰或可解決問題。註冊香薰治療師何德萊表示,熱水浸腳及點燃香薰,可幫助有睡眠問題的患者,尤其缺乏安全感的患者,通常到了黃昏便開始不安,香薰的味道則有助紓緩不安情緒及平復心情,也可加插中午的香薰按摩環節,「按摩可以接觸到手同臉,大家又可以傾吓偈,令患者覺得有人關愛,有自己嘅位置,夜晚就容易安靜落嚟。」
薰衣草、乳香及甜橙味香薰油有助患者安靜下來,薄荷味可令人放鬆,與薰衣草味同樣適合用作晚上睡覺時點燃。

用恒溫電爐較安全

何德萊說,曾有一名男士,每晚飽受患上癡呆母親起身收拾物件發出的噪音影響,後來嘗試了香薰治療,母親的睡眠時間逐漸增長,由平日凌晨三、四點醒來,到一個多月後可以睡至天亮。
為安全起見,她建議可選擇恒溫的電爐,以免長者在使用期間被燙傷,香薰最好在睡前10至15分鐘開始點燃,令氣味有時間慢慢揮發,每次使用五至六滴香薰油即可。

唱歌改善語言能力

註冊音樂治療師李英姿指,華人長者很多時較內斂,初時或會抗拒音樂治療,「佢哋會覺得自己唔識音樂,冇彈奏過樂器,唔知點樣開始。」但當他們很快融入音樂環境中,更可以與其他學員合奏一曲。她表示音樂治療可改善老年癡呆症患者的情緒,提升專注力及增加自信心,部份人因病令動作變得很僵硬,也有人因情緒不安,令整個人的節奏變得急促、很煩躁,總不能停下來,兩者均可藉音樂作出調節,音樂可令患者釋放過份緊張的能量,穩定過急的動作節奏。

玩樂器增加專注力

「好多人初初參加都坐唔定,但慢慢可以坐20分鐘、30分鐘,甚至上完一堂,專注力明顯增加咗。」李英姿指患者很多時因失語及記憶混亂,導致情緒不安,一旦投入音樂中,可以增加安全感;常用的樂器包括手鼓、非洲鼓、木片琴及鋼片琴等,「佢哋可以唔停咁彈20分鐘,好投入。」
除了奏樂外,唱歌也有助改善患者的語言能力,她表示,唱歌既可刺激患者多說話,合唱更可增加快樂及和諧感覺,「喺屋企都可以同患者唱吓歌,聽吓歌,再講吓首歌嘅歷史,唔單止可增加溝通,仲可以幫到記憶。」一周一次、每次45分鐘的小組形式音樂治療,估計三個月已可見成效。

李英姿說患者透過玩樂器例如非洲鼓(小圖),專注力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