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晚,市民辦年貨或會購買參茸海味,但宜小心提防;消費者委員會今年首10個月共接獲19宗人參、76宗海味及34宗中草藥投訴。本報近日也接獲三宗同類投訴,涉及的不良銷售手法均有不同。
手法一 次貨當正貨售賣
70多歲的鄧伯12月中向柴灣宏德居地下一流動小販購買半斤花膠,約300元。小販當時以透明膠袋裝着一隻泡浸過的原隻花膠,指稱為其所購花膠泡浸後的樣子。「我見同平時我買開嗰啲一樣,佢又話送多兩両畀我,我就買啦。點知浸過再煮一個鐘左右,啲花膠就溶晒!」他疑被騙,即折返與小販理論,被拒退款,遂向警方及海關求助。「都怪自己唔醒目,係貴貨又點會送成兩両畀我?又冇單,要追都難。」
記者將疑有問題花膠交予海味業人士評斷,得悉為花膠粒,一斤價格不足200元。因形小而薄,烹煮時容易溶化。
手法二 口頭報價斤變両
60歲甘婆婆12月底在旺角長旺道,向一名流動小販購買太子參,因沒有標示價格,她問價獲覆30元一斤,她買約一斤,並付40元。惟小販收錢後反口稱30元一両,拒絕退款,只將兩両太子參塞給她,亦沒有開單據。「我平時喺附近海味店買,都係幾蚊両,諗住小販賣平啲都正常,點知佢一收錢就反口,一斤價變一両價!」
手法三 價格20錢變20両
黎女士早前與丈夫到太子荔枝角道一間參茸海味店擬買燕窩,被職員游說購買田七、丹參、雲苓及鳳尾草四款中藥材。她曾向店員問價,但店員支吾以對,待將藥材磨成粉後,才報價總值6,654元。她雖感昂貴,但已騎虎難下,店員又給予85折及送甘草及人參各三錢,她遂以信用卡結賬。惟返家後發現收據上列鳳尾草單價為328元一両,她只買20錢,卻被收取6,560元,即20両的價格。她回店理論,並向消費者委員會投訴。店員初指單價應為328元一錢,後又改稱允她換購同等價格的貨品。
本報已將上述三宗個案轉交海關及警方跟進。
有業內人士透露,現時仍有不少參茸海味店以上述不良手法騙財。一般市民因對參茸海味及中藥材認識不多,容易受騙。消費者宜選擇有信譽及相熟店舖惠顧,購買前應貨比三家,不要輕易被游說購買其他不必要的貨品,以作保障。
檔案編號:1124039、1217022、1221063
違例可罰50萬囚5年
鑑於過往商戶以不清晰標示瞞騙消費者的情況猖獗,港府於2009年修訂《商品說明條例》,違例最高罰款50萬元及入獄五年。海關自條例於3月2日生效至11月底,共接獲15宗以不誠實手法出售參茸海味及中藥材的投訴。
海關至今成功檢控一間參茸海味店,違例展示量計單位極不清晰的價格標誌,被判罰3,000元及充公總值6.6萬元貨品。海關呼籲消費者購買貨品時,要先清楚貨品的量計單位,並留意店舖是否以欺詐手法瞞騙。市民如有舉報,可致電海關熱線25456182;有需要可即場致電警方求助,或致電消費者委員會熱線29292222投訴。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