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快成全球二哥

中國GDP快成全球二哥

【本報訊】中國經濟整體規模於2010年有望超逾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經濟學者指出,若非滙率因素,中國早於2009年已可晉身全球第二;而中國下一步發展目標,是要拉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差距。

規模料超日見5.5萬億美元

美銀美林亞太經濟學家陸挺稱,若非滙率因素,中國於09年的總體經濟規模便可超逾日本,原因是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於09年估計為8.5%,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日本為負增長5.5%,兩者差距達14個百分點;兩者在通縮的表現則相若,日本通縮1.2%,中國則為0.7%。然而在滙率方面,由於09年美元貶值,日圓兌美元於期內平均升值約9%,人民幣則緊隨美元變動,意味日圓兌人民幣亦升值約9%,令日本經濟規模間接擴大。

發改委盼拉近人均GDP差距

他估計,日本於09年的經濟規模為5.05萬億美元,中國則為4.91萬億美元,兩者相差只有1500億美元;08年兩國差距達3000億美元。展望今年,陸挺預料日本經濟規模升至5.19萬億美元,但按中國較高速的經濟發展,其規模可升至5.5萬億美元水平,爬過日本做全球阿二。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稱,中國經濟以目前的增長速度及發展態勢,總體經濟規模超逾日本是遲早的事;他認為下一步發展目標,是要將人均GDP差距拉近。中國在進入後危機時代,已逐步成為經濟大國,有利世界經濟,亦可促進中日韓之間合作,對東亞一體化有積極好處。中國學者分析,這是對東亞出現兩強並創立新格局的確認,中國經濟在亞洲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
然而,中國人均GDP仍排在世界100名之後,以08年為例,日本人均GDP為4.24萬美元,而中國僅為3260美元,僅是日本的13份之一。《中國青年報》曾有專欄分析,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其中很大部份靠外資帶動;外資在中國製造了可觀的「中國GDP」,但利益卻透過商品出口,轉到外國,中國GDP越高,為外國輸送的利益越多;因此所謂「中國GDP」並非一個全歸中國所有的東西,也不是中國人人得益。
早於07年,中國已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同年9月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中國持美債規模亦高於日本。09年中國亦超逾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