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你都幾十歲啦,仲想點呀!」「買定輪椅啦你!」醫護人員衝口而出的一句話,不知摧毀多少長期病患者的抗病意志。調查發現,四成長期病患者不滿與醫護人員的關係,八成認為醫護人員態度欠鼓勵。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於去年3至6月,訪問813名向公私營醫院求診的長期病患者,發現醫護人員若能與病人建立良好關係,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會較佳,近八成能做好醫護人員給予的指示。
可是,四成長期病患者不滿與醫護人員的關係,56%指醫護人員提供的資訊只是「少少有用」,逾八成更認為他們態度欠鼓勵性,無法推動自己積極改善健康狀況。
口不擇言病人失落
調查又根據病人覆診時與醫生見面的平均時間,以及其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得出最理想的覆診時間為11至20分鐘,惟四成病人覆診時間少於5分鐘。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李大拔表示,延長覆診時間短期會增加醫療成本,但長遠必見成效。
現年56歲的李女士10多年前患上糖尿病,需定期覆診。她表示曾遇過醫生「口黑面黑」,當她進一步詢問病情時,醫生竟彈出一句「你都幾十歲啦,仲想點呀!」令她失落了一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