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遊行豈是經濟問題? - 果醬

元旦遊行豈是經濟問題? - 果醬

政府對於施政失當的弊病死不悔改,面聖後竟然把國家領導人「深層次矛盾」的訓話歸納為經濟問題。結果,元旦出現三萬人大遊行,為不同的目的走到街上。我相信,對政府不滿,但沒有走到街上的,為數更多。這其實已經是對政權的一種警號,其中反映了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也揭示了政府施政兩大問題。

思考停在金錢世界

其一,是曾特首以降的一眾高官,思考只停留在金錢看世界的低角度,一切以利為考慮,以為社會豐裕,市民就會減少不滿,有錢使得鬼推磨。
其二,是政府根本沒有了解到事實的真相,只單方面解讀民生問題。釋放劉曉波、爭取普選、取消功能組別、平反六四、反高鐵、反驗毒、貧富懸殊等等,有多少和錢有關?而這些事豈能單憑着眼經濟就能解決?
有為的政府,思考的層面不能停留在只有政策的低層次,頭痛醫頭。不是有失業,就只講十大基建、六大產業,短暫刺激就業,KO一堆數字,就當解決問題。社會問題往往是多層次的,為政者應該洞悉社會的問題根源,從中入手,問題方能解決。例如打擊青少年濫毒,單靠驗毒,就是只有政策。假如發現青少年嗜毒,是因為對將來感到惶惶不可終日,要借迷幻來逃離現實,那麼政府就要增撥資源,為不同學歷的青少年提供更多進修及就業機會,多元發展社會,令社會有更多不同出路等等。這才能真正解決青少年問題,此之為政治,而不是只有政策。
更可悲的,是以為經濟好,市民就會收聲這種想法。這其實是去年曾特首驚人六四言論的同一論調:國家經濟起飛,六四就可以重新評價。特首把深層次矛盾斷估做經濟問題,是再一次把這種埋沒良知的想法套在香港市民身上。
三萬人遊行,政府再一次地表面理解事件,以為遊行人士各有不同訴求,是烏合之眾,合在一起遊行,個別要求分散計算,其實是「少數人」的意見,於是可以繼續視而不理,連一向慣說的「關注事件」等廢話也省卻不講,直接指摘遊行人士的行動並不和平,把視線轉移,鼓動他人對破壞秩序者的不滿,借勢把遊行人士的不滿聲音推得一乾二淨。

政府如何解決矛盾

遊行,本來就是對現狀不滿,對現存的法規不妥協而出現的行為。遊行的目的就是要告訴政府,市民對你不滿,不肯守你的規矩。抬棺叫囂,只是很溫和的遊行示威。但政府再一次借此過橋,又一次的說示威都要和平,元旦伊始,繼續愚民為樂。
○九年,香港在金融海嘯之下樓股兩旺,但失業率,在職貧窮等問題繼續嚴重。踏進了一○年,就有三萬人上街示威,終點改往中聯辦,直接向中央表達聲音,形同當政府「無到」。我們即管放長雙眼,看看曾特首的管治班底如何靠經濟解決香港這些深層次矛盾。又看看有多少香港人會因此而不再要求釋放劉曉波,爭普選。

果醬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