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麪、辣麪、又係辣麪!
我在赤鱲角機場的10號行李輸送帶前,數着這班由首爾仁川機場開出的CX419所吐出的行李……事實上,一箱箱的辣麪比一篋篋的衫褲多很多,嘩,又係辣麪,第28箱辣麪了,「家陣香港冇韓國辣麪賣咩?」我心諗,同行的朋友好像心靈感應似的搭嗲:「唔係為慳3蚊包而抬返嚟係咪呀?」
咪係囉!
事實上這幕「迴轉辣麪」的畫面我非第一次見,幾乎每次回港和自韓國飛來的班機share同一條輸送帶時,都看到一個又一個上面有個「辛」字的紙箱,個個上面都用marker寫了「ChanFungHan」、「YuMeiSze」、「LeeLapYan」、「CheungHoiMing坪石邨翠石樓1xxx室」……我估,一定是好悶冇衫賣的城市,遊客才要抬幾箱辣麪回來當手信,或紀念品吧?
勢估唔到,這個聖誕forachange不飛日本去韓國,初體驗首爾居然是OK幾好玩的。
所以我的行李裏沒有辛辣麪。新裝,反而買到兩套!
春心洞
另一個以訛傳訛卻錯有錯着的故事,不求甚解的朋友以「念口簧」的方式強記地名,只知首爾最潮最高貴的購物區叫Cheongdam-Dong,英文發音難記一如窗花一般的大韓文字,索性取個近似的諧音稱呼之──春心洞,哦,春心動,無端端逼人家整個購物區變得「姣屍扽篤」,反而惹我歡喜,總比擺到明不避嫌疑的「明洞」耐人尋味吧。
(雖然人家的中文譯名其實是「清潭洞」,看,查明真相是多麼不romantic的一件事)
還是罔顧現實,堅持「春心洞」吧。
「春心洞開了幢3層樓高的10CorsoComo」其實就是我今次大膽遊韓的決勝分,有這間意大利名店照住,首爾不致於冇嘢賣吧,至少頂到一個下晝啩?才拍板飛到這個言語弗通人生路不熟的城市。
一個地方有了這種吸引人流的旗艦店,附近一帶的生態環境可就變得好玩了,一定招惹臭味相投的物以類聚。例如完全100%韓國資本韓國風格的multi-brandstore「BoonTheShop」──足以證明韓國潮人的觸覺不比其他地方(起碼香港)鈍,你數得出當時得令的名字他們都有,那種舖大大空lellel只掛幾件衫擺幾件藝術品的氣氛型格也抄得很足,弊只弊在男裝的品味超保守(女裝還好)和季尾大減價後(通常去盡得7折)都貴到嚇死人的定價。
據聞當地政府向入口貨徵三、四十個巴仙的重稅,於是衍生了這種怪現象──話說有間Harrods級的百貨公司Galleria,入面的世界名牌齊到連TomFord、NinaRicci都有自己的shopinshop,最驚人的是我在巴黎以外首次發現的Balmain店中店,居然在朝鮮!開得店,貨當然入得頗齊,全世界都是「一上架就賣清」的東西,我從未一次過見到款式咁齊全,而弊亦是弊在這裏,全宇宙爭崩頭的人氣商品在南韓居然到減價還是一整架未郁過咁滯,大概反映了首爾時裝界人士品味與世界同步,但顧客卻未ready,追不上或不想追潮流的尖端,加上真是markup得超貴,所以甚麼前衞hotitems韓國都有,卻是賣剩晒居多。
跑太快的人從來死得最慘烈,而且只有少數幸運的才能在好多年後被了解/平反/追封,很多都希望/以為自己能領導潮流,但我說,有這種殉道的覺悟才好去做所謂的trend-setter。
路有凍死骨
講起殉道,我今次初訪首爾有另一奇怪發現。無啦啦有一整間獨立屋的AnnDemeulemeestershop嚇我唔親,但比較諗極唔明的是,為甚麼像AnnDem這種玩cool玩minimal的牌子,有「代客泊車」服務?尤其是當它locate在左鄰右里間間都是在「步行距離」之內的名牌時裝店?
對,附近的Hermès、DonnaKaran、Miyake、Cartier、JilSander間間都有ValetParking,發生乜事,莫非大韓民族族人個個都懶到出汁?
到我明白箇中真相時,已太遲。
那天特地去看看3.1PhillipLim的首間亞洲店,入去時歡歡喜喜,還讚嘆這個內外都是巨型鉚釘(內圓釘外方釘)的企業設計原型,想不到shop完ping出嚟幾乎冇命,不是我喜歡用的誇張比喻,是真真正正的冇命。
落大雪,忽然!
超,落雪之嘛,如果咁都驚咁都要唞我都枉為時裝精購物狂啦,吓話?
唔理,照行街!
不知何故,明明同一條街上的間間名店只隔幾個冧把,睇起嚟好近,在大雪中行起嚟卻很遠很艱難,一時貨迷心竅竟留意不到全條街已沒其他人shopping,明明是全首爾人流最旺的街之一,明明是個星期六下午,卻只得我們幾條友冒雪,不,冒死都要買嘢……有一秒鐘,我真的覺得我將會是全世界第一個因為要買春裝而被大雪活埋的購物狂,我覺得咁死法其實幾光榮幾似我,雖然估不到「shoptillIdrop」的地點居然是首爾……但那天我最後還是決定不死了,支持我活下去的那啖氣是──我今日一袋嘢都未買,他日被拯救隊掘出的人形雪條如果是兩手空空的,一定唔眼閉……從此首爾名店街就多了個鬼古:每逢下大雪的下午,就有個拿着信用卡的白影出現在各大boutique的門前狂敲,慘烈而不甘心地呼「畀~我~碌~畀~我~碌~嗚~嗚~嗚~嗚!」(間間代客泊車,原來就是為了在惡劣天氣下供顧客「點對點」shopping,不用落地行。)
(首爾初登陸下期續)
本周道歉
結果,就是這樣,冷病了,上星期交不到稿,真的對不起。
所以天也懲罰我,讓我變成我最怕的那種人──去遊埠買嘢食返香港的那種,不過不是辣麪,是韓式撈飯,Bibimbap(圖),一種像首爾般百味紛陳的大雜燴,一種吃起來比看起來有趣的東西。
本欄逢星期日刊出
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
Textby黃偉文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