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棉花

今年雪來得早,電視上看到,種棉花的農民,棉花還沒收,雪就來了。積雪在棉田上,棉農在一旁一副欲哭無淚的情狀,很有些感同身受。因為曾種過三年棉花,深知一年辛苦到頭來化成一場空的苦楚。
棉花是「細作」(技術性農作物),種植者要付出大量的勞力和心思,才能有好的收穫。
棉田要細耕、整行、打壟,行距三十公分,壟高十公分,要求行直、壟高一致,灌溉時棉株才能均勻上水。然後選子浸種,棉花極易染病,在下種前要選強壯的種子,還要在防病藥水中浸一兩天,才播下地去。播種直線進行,幾乎要一粒一粒種下去。
播種後,老天爺若開恩,下幾場不大不小的雨,就會從心底笑出來,不然就只好引水灌溉。
棉子發芽之後,生長頗快,這時候就該選苗留種了。棉花須要相當大的空間來生長,每一株要三十公分平方左右,下種的時候下得多,這時就要選茁壯的好苗留下,拔走不要的。事關日後收成,選的時候要很小心,很難決定。
選苗之後,施第一次肥,棉株茁長,就該分枝打岔了。棉桃結在枝梢上,分枝越多,棉桃也越多,將棉枝摘斷,促使分枝的形成,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這個過程要進行兩到三次,等見到花蕾為止,那就該第二次施肥了。
以為可以稍為輕鬆,等待成果了?沒那樣的好事!這時候,各種各樣的棉花害蟲,從天而降的,從地冒出來的,全然來歷不明的,成千上萬,窮凶極惡,形態千奇百怪,有的偷入花心,有的公然咬枝,有的埋伏嚙根,有的密集不知用何法殘害。對付的唯一方法是狂噴各種殺蟲劑,人人都有「予與汝偕亡」的打算了,誰還理會環境污染不污染啊!
棉花的害蟲極多,收集到的超過三十種。最詭異的是,這些害蟲,專攻棉花,也就是說,離開棉花,牠們無法生存。可是那一大片田地,以前根本沒種過棉花,是開墾出來的處女地,忽然有了棉花,怎麼就忽然也有了害蟲?牠們是從何而來的?這疑問幾十年來未有答案,堪稱怪異。
害蟲一撥一撥,最後的一撥細小如米粒,黑色,專吃半成熟有漿汁的棉桃,最是可惡,難以對付,只好任牠肆虐。幸而,天無絕人之路,待捱到收漿吐絮,其怪自絕,更不知去了何處。
棉桃吐絮之前,包裹着棉絮的殼,轉成棕色,變硬,爆裂,雪白的棉絮爭相外吐,其景,不但是視覺上的奇觀,而夜間,靜時,聽此起彼伏的棉殼爆裂聲,也悅耳之極。
這時,最提心吊膽的是看天氣了,求神拜佛,不論是什麼神明,哪怕是妖孽都好,只要能保佑天不下雨,就能叫人頂禮膜拜,看到天上有一團雲,就會心頭一陣發緊!而在這收成的前夕,不下雨,卻下起大雪來了,老天爺,還讓不讓人活啊!
唉,即使風和日麗,收了棉花,還得為堆放付出心血(堆放的手續十分複雜,弄不好,棉花會自焚),還得化籽棉為皮棉(替棉花去籽),才能送到收購站去。所得報酬,真是拗開全是血淚。
棉花本來最大的功用,是為人類保暖,冬天,棉被棉襖,都是維生的必需品。而近數十年,棉花的代用品越來越多,不但不必經過辛勞之極的種植過程,而且成品過程也簡單,效果也更好,棉花的需求大幅下降,種植棉花的人數,當然也減少了許多。今日所述都是半世紀前的事,現在想必應有改善。「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棉農,辛苦啊!

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