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先生被控觸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刑十一年,激起眾怒。
鐵窗內:一介文人,手無寸鐵,力挽狂瀾,呼籲變革,竟遭誣衊,橫遭獄劫,知情百姓,同聲一哭。鐵窗外:太子黨羽政商勾結,黨政軍系同流合污,黨委爪牙賣官貪腐,維權抗爭此起彼伏,拆遷圖利層出不窮,礦難黑磚窯豆腐渣,公害污染每下愈況,貧富懸殊持續擴大,失地農民失業賣血,愛滋孤兒無依無靠,司法不獨立,新聞不自由。如果從一線(上海)、二線(南京)走到三線城市(合肥),再走進農村,可知大部份中國人依然民生困乏,民權虛幻。際此,如何順應歷史潮流,繼續推進中國的民主啟蒙和民權抗爭運動,正是當務之急。
學者苦諫置之不理
第一條思路是加入中共體制提供建言和推動變革。筆者從不否認這些人的努力,但事實證明,他們的作用相當有限。多年來,體制內學者試圖跟中共「苦諫」。俞可平提倡民主是個好東西。于建嶸呼籲從集權的「剛性穩定」轉變為分權的「韌性穩定」。秦暉主張「要罵美國人的惡習,更要學美國人的民主;要維護中國人的權益,就要改革中國的體制」。陳志武與李煒光提倡民主憲政體制、公民監督政府財稅權。趙樹凱主張基層民主、基層自治。季衛東指出,如果把亞洲價值觀與自由民主主義對立起來,還自以為是授人以柄,自亂陣腳,因而拒絕國家權力結構的改造,那麼中國前景不容樂觀。凡此良性建言,中共完全聽到了,但卻置若罔聞,因為這些體制內學者,都是被中共完全掌控的言論自由花瓶,休想逃出如來佛的五指山。你可哭哭鬧鬧,我只嘻嘻哈哈。
第二條思路是持續在中共體制外對政制改革施加壓力。這一思路正是劉曉波先生等志士仁人所一直堅持的。關鍵是不斷冒起的中國民間力量,以及快速擴張的網路世界。君不見孫志剛案、鄧玉嬌案、李蕊蕊案,都體現了中國網民、學者、媒體,在爭取制度變革和個案正義中所擔當的角色,遠較體制內人士更具成效,並形成不可逆轉的民權潮流,且從民權抗爭中逐漸增強民主意識。在抗爭手段方面,本有溫和與激進兩種取態,但隨着劉先生陷獄消息傳開,相信抗爭方式將更進取,例如從網上評論等較溫和手段,在堅守非暴力的前提下,提升公民不服從、不合作等抗爭成份,並提出更聰明、更新穎、更義無反顧的抗爭手法。
抗爭升溫已成定局
這一思路也可適用於香港政情。君不見二十一位勇敢的香港市民以《零八憲章》簽署人身份試圖走過羅湖橋投案,但國內便衣竟然越界執法,香港吳家聲總警司更大言不慚,聲稱看不見、不清楚,還恫嚇可能提出檢控。由此可見,無論在國內抑或香港,抗爭升溫,推陳出新,已成定局。
桑普
文化評論人